编者按:在刚刚结束的《风土复兴国际葡萄酒文化研讨会》上,来自宁夏的自治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国际联合会主席郝林海先生以《启于贺兰山脚下的中国风土》为题,做了精彩开幕发言。发言中,他对风土精神做了风趣又富有诗意的解读,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共鸣。
今天开始,知味葡萄酒杂志会陆续发布风土大会上专家的精彩发言文字稿,让广大的知味读者都能有机会体会到这场2015年中国葡萄酒界年度盛事上分享的风土理念的精华。
以下是郝林海主席的演讲全文:
启于贺兰山脚下的中国风土
昨晚,得暇品尝了一支中国酒庄酒后(中国科学院李绍华先生的北玫北红),我下决心重新调整了我的发言稿。
我的结论是,“风土”飘乎而带有果香和单宁味道的概念,之本身就是葡萄酒的一种“风土”。
中国的一个古人问,“风从哪里来?”,中国的另一个古人答:“风起于青萍之末!”。
那么“风土”呢?“风土”在哪里?“风土”是什么?风土是风又是土,风土不是风又不是土。风土是阳光,是砾石,是山川,是河流;风土是果农骂你的粗话,是酿酒师的高兴与不高兴;风土是知味葡萄酒杂志,是杰西斯·罗宾逊,是奥贝尔·德维兰,是贝尔纳·布尔奇,是伊安·达加塔,是杰克·里戈,是阿兰·莫伊克斯……风土是段长青,是王奉玉,是邓钟翔,是施晔……当然也是郝林海。
今天,中国的市场上有约22亿支葡萄酒,其中进口葡萄酒约7亿支;中国自产工厂葡萄酒约13亿支(工厂酒主要依靠从国内外收购葡萄汁而加工为葡萄酒);中国酒庄酒约2亿支(酒庄酒是每个酒庄都置身于自己的葡萄园中,每一瓶酒都是从葡萄藤中长出来的)。
进口酒中有风土,我们要好好欣赏,但那不是中国的风土;
工厂酒中也许会有风土,但那是工业化组合而又肢解的残垣断壁;
中国葡萄酒的风土在哪里?在酒庄,在葡萄园,在产区,在那2亿支中国酒庄酒之中。没有葡萄园,没有酒庄,没有产区,何有风土?!
中国葡萄酒的风土在贺兰山脚下,那里有4万公顷集中连片的酿酒葡萄园,有列级酒庄制度和列级酒庄,有120个各具特色的酒庄,有近200位与世界各大产区联系密切的职业酿酒师,他们当中有宁夏人,有上海人,有四川人,有法国人,有德国人,有美国人,有阿根廷人……他们热爱葡萄酒但性格又稍嫌偏执,来时,我请教他们什么是葡萄酒的“风土”?他们告诉我,风土就是贺兰山,就是黄河水;风土就是冬天用黄土埋藤,春天借轻风展藤;风土就是祈盼的降雨,就是早来的晚霜;风土就是根瘤芽,就是霜霉菌……风土就是你吃了一碗羊杂碎后唱的那只“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