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Wine-Seacher “最贵葡萄酒”的榜单,在均价不低于50万人民币的前10名里,有两支白葡萄酒来自同一个特级园。纵观全世界的白葡萄酒产区,这个特级园说自己是第二,大概没人敢争第一。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常年占据全世界最贵干白葡萄酒的蒙哈榭(Montrachet)特级园。
从均价7万人民币一瓶的“双鸡”蒙哈榭,到5万多人民币一瓶的罗曼尼康帝蒙哈榭,即使在品尝时不会像大仲马说的那样“双膝跪地并脱帽致敬”,也常常将仪式感拉满。这个特级园有何不同,竟让全世界葡萄酒爱好者都争相追捧?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蒙哈榭的历史
蒙哈榭的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从Maizières修道会在“哈榭山”(Mont Rachaz)收获第一批葡萄开始,Rachaz在法语里有“光秃秃”之意,十分贴合这座山低矮贫瘠的形象,而蒙哈榭“Montrachet”的名字也是由Mont Rachaz这两个词组合而来。
18世纪时,蒙哈榭的白葡萄酒已经声名远播,在价格上能与罗曼尼康帝(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等顶级红葡萄酒有一较之力。1787年,时任驻法大使、也是日后的美国总统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曾在环法旅行日记中对波尔多酒庄进行分级,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他的日记里同样记录了对勃艮第产区的点评,并且将蒙哈榭看作当地最出色的葡萄园之一。
到了19世纪,勃艮第分级制度逐渐形成,蒙哈榭一直保持在顶尖行列。在1831年由Dr Denis Morelot编撰的《勃艮第金丘省葡萄园统计》(Statistique de la vigne dans le départment de la Côte d’Or),以及1855年Dr Jules Lavalle完成的首部勃艮第经典“分级”参考书《金丘省葡萄园和葡萄酒历史以及统计》(Histoire et Stastistique de la vigne et des Grands vins dans ledépartment de la Côte d’Or)中,蒙哈榭都得到了很高评价,后者更是将其划在顶级的“最佳酒款(Têtes de cuvées )”级别。这部著作也是1936年INAO进行勃艮第官方分级的主要参考来源,因此,蒙哈榭被评为特级园也是实至名归。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的蒙哈榭产区要比现在大很多。直到1921年,当地法院正式确立了葡萄园边界,规定只有山坡中段曾被称为顶级蒙哈榭(Grand Montrachet)的区域,以及夏瑟尼(Chassagne)村上坡处的几片非常小的梯田可以拥有蒙哈榭的名字,而四周被划出的地方则各自改名,其中就包括现在的骑士蒙哈榭(Chevalier-Montrachet)、巴塔-蒙哈榭(Bâtard-Montrachet)和克利优-巴塔-蒙哈榭(Criots-Bâtard-Montrachet)。
如今,蒙哈榭横跨夏瑟尼和普利尼两个村庄,拥有7.998公顷的种植面积,年产量仅4万余瓶,即使是在丰年时,产量也不足5万瓶。珍稀让它的价格一涨再涨,很难想象,一个以“秃头山”命名的特级园竟能酿造出令世人争相追捧的葡萄酒,而这要得源于蒙哈榭独特的风土。
卓越独特的风土
蒙哈榭特级园位于山坡的中部,海拔高度在250米与270米之间。看似有接近20米的落差,但实则大部分坡度都相当平缓,特别是在普利尼村的部分,仅有2%的倾斜度,直到进入了夏瑟尼村,原本朝东面的山坡开始往东南边倾斜,海拔高度也因此骤降,因此顺着坡势东西向种植的葡萄园在夏瑟尼内有一部分开始转成南北向种植。
要知道,哈榭山上不只有蒙哈榭这一个特级园,它们的土壤构成相似,但是为什么只有蒙哈榭成为了最出名的特级园呢?有不少人认为,秘密就在于坡度。骑士蒙哈榭的坡度更陡峭尖锐,因此酒的风格更加清瘦优雅,酸度十分硬朗,而巴塔蒙哈榭则更为平坦,酒的风格也偏圆润厚重,而蒙哈榭特级园则兼具了两者的优点。
除了坡度,蒙哈榭的土壤也十分特别,一条断层横过蒙哈榭和骑士蒙哈榭的交界处,蒙哈榭位于下坡处,意外的同时拥有了夜丘与伯恩丘的土壤:表层的土壤颜色深红,因为靠近表土有一层红色的鲕状石灰岩层。表土里同时混合了上坡被冲刷下来的石灰岩,黏土含量很低。这种多石块的土壤十分贫瘠,有利于葡萄藤的深入,同时又拥有绝佳的排水性,使种植在上面的葡萄获得不错的成熟感。
代表酒庄
目前,共有16家酒庄共同拥有蒙哈榭特级园,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家。
Domaine Leflaive
Domaine Leflaive应该是蒙哈榭当之无愧的王者酒庄,因酒标上的两只公鸡,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双鸡酒庄”。它家的蒙哈榭力压康帝,是全世界最贵的霞多丽,均价达到了7万人民币。
图片来源:Christie’s
酒庄在1991才从弗罗特家族(Fleurot Family)手里买下这里仅0.08公顷的微小地块,每年只有几百瓶的产量。这块葡萄园位于夏瑟尼村,紧挨着罗曼尼康帝的葡萄园,种植着藤龄近60年的老藤霞多丽。酒庄在已故前任庄主Anne-Claude Leflaive下全面施行生物动力法,贯彻缩减产量、精益求精的酿造理念,因此酒庄的这支蒙哈榭特级园也拥有了俘获人心的魅力。
Domaine Ramonet
图片来源:Christie’s
于1920年建立的Ramonet酒庄算不上老牌,但却毋庸置疑是夏瑟尼的头号名庄。在1930年代,它成为了第一家外销到美国的勃艮第酒庄,商业上的成功令其拥有足够资本进行扩张,1978年买下了0.26公顷的蒙哈榭特级园。酒庄的葡萄藤种植于1937年,不过这些老藤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陆续拔掉,并于1990年开始种植新藤。
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
蒙哈榭是罗曼尼康帝首块公开售卖的白葡萄酒特级葡萄园,打破了其只酿造红葡萄酒的历史。酒庄拥有的3个地块全部位于夏瑟尼村,共0.6759公顷。第一个地块购于1963年,位于夏瑟尼和普利尼交界处,面积是0.3419公顷。之后酒庄又分别于1965年和1980年买下两块0.167公顷的相邻地块。
此外,酒庄生产的另外两款白葡萄酒来自巴塔-蒙哈榭(Batard-Montrachet)特级园和科通查理曼(Corton-Charlemagne)特级园。其中0.17公顷巴塔-蒙哈榭因为产量稀少不公开销售,而2.8公顷的科通查理曼特级园则租用自马特莱酒庄(Domaine Bonneau du Martray)。
Bouchard Père et Fils
Bouchard Père et Fils是蒙哈榭最早的拥有者之一,从1838年起,它们便在这里扎根。酒庄拥有的蒙哈榭葡萄园位于普利尼村,这块风水宝地正好在Romanée-Conti酒庄和Ramonet酒庄的葡萄园之间,面积为0.8894公顷。
图片来源:Christie’s
作为勃艮第最知名的酒商之一,Bouchard Père et Fils始建于1731年,第一代的Michel Bouchard原为布商,后和儿子Joseph一起在沃内(Volnay)村成立酒商,并购买了许多葡萄园。酒庄在金丘拥有130公顷的葡萄园,其中包括12公顷特级园和74公顷一级园。
Domaine des Comte Lafon
作为默尔索(Meursault)村的标杆,以白葡萄酒著称的Comte Lafon也在蒙哈榭特级园拥有一席之地。酒庄在1918年通过竞标获得了0.32公顷左右的蒙哈榭葡萄园,位于夏瑟尼村,与罗曼尼康帝后来购入的两块田并排。酒庄在上世纪40年代面临出售危机,所幸的是,家族第三代传人René Lafon将其坚守了下来,并带领酒庄日益精进。如今酒庄由他的儿子Dominique Lafon管理,他将葡萄园转为有机种植模式,并于90年代全面改以生物动力法耕种。
Marquis de Laguiche
拉齐什家族酒庄(Marquis de Laguiche)是蒙哈榭特级园最大的地主,它们拥有2.06公顷的葡萄园,差不多占了总面积的1/4,全部位于普利尼村。不过,拉齐什家族只负责葡萄园的管理,而葡萄的采收、酿造及销售则交给了勃艮第另一大酒商Joseph Drouhin。
虽然是酒商,但Joseph Drouhin酿出的葡萄酒却有着不俗的品质。酒庄拥有将近160种酒款,遍布勃艮第近90个地块,同时也是勃艮第第一批施行生物动力法的酒商。在今年风土大会的大师班上,庄主也带来了这款酒。充沛复杂的香气、惊人的集中度和圆润饱满的酒体,让人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蒙哈榭的“地主们”还有Domaine d’Eugenie(0.04公顷)、Domaine Jacques Prieur(0.58公顷)、Domaine Thénard(1.83公顷)、Domaine Amiot Guy et Fils(0.09公顷)、Domaine Marc Colin et Fils(0.11公顷)、Domaine Lamy-Pillot(0.05公顷)、Domaine Blain-Gagnard(0.08公顷)、Domaine Fontain-Gagnard(0.08公顷)、Domaine Fleurot-Larose(0.04公顷),以及0.8公顷被租赁或出售给酒商Louis Latour、Louis Jadot和O. Leflaive Frères的土地。
从一块被命名为“秃山”的不毛之地,到平缓坡地、完美朝向、土壤的兵家必争之“园”,再到品质卓越的白葡萄酒,蒙哈榭的白葡萄酒不愧是“风土的作用”与“人的努力”这两者完美的结合:除了得天独厚的“完美”风土条件,几百年来在这里耕作的酒农,他们世代相传的经验也是造就蒙哈榭风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yuxiang
编辑|yunwei
图片来源自网络
© 知味葡萄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