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莱斯科(Barbaresco),不仅是全意大利——也是全世界数得上伟大的葡萄酒产区。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葡萄酒爱好者似乎并没完全意识到巴巴莱斯科葡萄酒的优秀程度,以及这里酒农们普遍的优异表现。
常被低估的原因
首先自不必说,巴罗洛(Barolo)的存在。这个同样用内比奥罗酿单一品种葡萄酒的邻居,名气更响、知名度更高、让不少人认定巴巴莱斯科只是那个“不受宠爱的孩子”,这情有可原,但实在有失公允,且毫无根据。
第二个原因在于,该产区绝大多数酒庄是长期由家族经营的小酒庄。所以除了少数几家之外,根本没有精通媒体的营销鬼才。
此外,直到近些年前——准确地说大约十到十五年,巴巴莱斯科产区能真正堪称世界级的优秀酒庄还不够多,没能触及那个撬动更大能量的临界点。那时,一旦跨出有代表性的前二、三十个酒庄范围,还是有一定几率品尝到有点瑕疵,或者平平无奇的酒。平心而论,在巴罗洛几乎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里自古以来的平均水准就一直非常在线。
而且,嘉科萨(Bruno Giacosa)和嘉雅(Gaja)这两家享誉世界的名庄,虽位于巴巴莱斯科,但同时也酿造巴罗洛,这自然很难让人专注其同样出彩的前者。
最后一点,也是和巴罗洛的一个区别,巴巴莱斯科历史上曾出现过一家重要的大型酿酒合作社。这家合作社品质很高,能酿造整个产区一流的葡萄酒,放眼全意大利都算得上佼佼者。与此同时,这一现成的销售渠道也成了不少当地酒农处理葡萄的首选,造成愿意自己酿酒、单独装瓶的人不多。
当然,人们这样选择也无可厚非,毕竟直到八十年代初,葡萄酒行业都无利可图。残酷的现实导致这一片流失了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他们纷纷出走乡村,去汽车公司和银行找工作。
于是乎,作为一个本就比巴罗洛小得多的产区,巴巴莱斯科可供外销的葡萄酒数量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也没能发展出多少可引以为傲的酒庄。本土以外缺乏供应,市场只能局限于小部分欧陆的情况,进一步降低了全球葡萄酒爱好者了解巴巴莱斯科的可能性。
不分高低,只是不同
当越来越多的葡萄酒专家和爱好者了解并认识巴巴莱斯科后,不会将其视作是巴罗洛身边的附庸。同是100%内比奥罗酿的酒,这两个产区没有孰优孰劣、孰好孰坏之分,只是各有特色,各有所长。
取决于路况以及驾驶风格,巴罗洛和巴巴莱斯科相隔仅约二十分钟的车程,但风土却大不相同,因而酿出的葡萄酒也风格迥异。
巴巴莱斯科的气候更加温和,葡萄园平均海拔普遍更低、山丘坡度更为平坦,土壤多为呈蓝灰色的泥灰黏土,故而葡萄酒成熟得更快,更早展现出迷人特质。诸多因素汇集,让巴巴莱斯科的酒风格普遍显得更文质彬彬。
同时,不要被一个流传甚广的观点所误导,用所谓“男性化”和“女性化”来区分巴罗洛和巴巴莱斯科。事实上,二者都是全世界最强壮、单宁浓度最高的葡萄酒。这么多年来我在世界各地的盲品会上注意到,在场能成功区分巴罗洛和巴巴莱斯科的人凤毛麟角。
巴巴莱斯科:酿酒艺术的现状
巴巴莱斯科的景致之美世间少有,不只许多的葡萄园,还保留了一些自然和野趣。对爱酒之人来说更要紧的一点是此地的风土,不仅优质,还颇具地域色彩,葡萄酒风味独一无二,全世界找不出第二家。而且更妙的是,巴巴莱斯科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了解和掌握的产区——至少相比大多数顶流产区要简单。
巴巴莱斯科,作为葡萄酒产区只包括4个村镇和66个附加地理名称的葡萄园(在皮埃蒙特大区这一划分被称为Menzioni Geografiche Aggiuntive或MGA,类似特级园、一级园概念)——作为对比,勃艮第有44个村级AOC,33个特级园再加640个一级园;巴罗洛11个村镇,171个MGA。
Asili、Pajorè、Rabajà,还有Santo Stefano等,巴巴莱斯科世界级的葡萄园,年复一年,酿造着独特的美酒,历史悠久,横向对比其他梦幻葡萄园也毫不逊色。在我心中它和勃艮第的香贝丹(Chambertin)、慕西尼(Musigny),莫泽尔的医生园(Doktor)、日晷园(Sonnenühr),阿尔萨斯的Schlossberg和Schoenenbourg等等,同在一个梯队。
其他一些葡萄园。如Montefico、Montestefano、Pajè、Pora和Serraboella,名气上显然被低估,真正的价值正等待回归。
当然伟大的产区风土从不单调,以Vallegrande和Asili这两个葡萄园为例:和巴巴莱斯科其他形成于中新世托尔顿期的地带一样,这两个葡萄园区的土壤也都富含典型的蓝灰色圣阿加莎泥灰岩(Saint-Agathe’s marls),不过,Vallegrande的土质却因含沙量略高而与Asili有细微的差别。知道这个细节,不难理解为什么Asili会在2017年这样一个温暖但格外干燥的年份稍占优势。当然这一层的“复杂”在这篇文章中就不再展开。
除了土地,人更是改变一切的因素,巴巴莱斯科的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开始接手家族酒庄。与他们的祖辈父辈不同,这些二、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不仅年轻时有幸去国外学习,在各地的优秀酒庄拜访甚至工作,还品尝过各国家产区醉好的那些葡萄酒。近年造访巴巴莱斯科酒庄时,我常与他们错位时空,追忆往昔,谈起各自在威拉米特河谷(Willamette Valley)、卢瓦尔河谷(Loire)、玛格丽特河(Margaret River)与美酒共度的美妙时光,勃艮第和波尔多就更不用说了。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知识,加上对世界葡萄酒的整体认知,让他们能充分评估自家葡萄酒的价值所在,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而这一切正在发生。
今晚赏源知味首席科学家Ian,将连线一家来自巴巴莱斯科的精品名庄Giuseppe Cortese,与广大观众一起走进巴巴莱斯科的风土,与年轻的庄主Gabriele随心畅谈。
伊安·达加塔(Ian D’Agata)大师与Gabriele Cortese
Giuseppe Cortese
Giuseppe Cortese酒庄位于巴巴莱斯科产区的中心位置,1971年才开始独立装瓶,但实际早在这之前家族就已经开始酿酒,自饮并出售给朋友和当地人。
从酒庄可以俯瞰Rabaja葡萄园,巴巴莱斯科醉好的MGA之一。酒庄共拥有9公顷葡萄园,其中4公顷在Rabaja,全部种植了内比奥罗。事实上,Cortese是Rabajà这个葡萄园最大的地主,并且在1971年首次用Rabaja的葡萄酿造了一款酒,1978年在酒标上标注了Rabaja一词,可以说是这一名园的开创者。
另外5公顷的葡萄位于Trifolera葡萄园内,这是一个气候相对较凉爽的葡萄园。除内比奥罗外、还种植有Dolcetto、巴贝拉,以及霞多丽。
很长一段时间里,酒庄就没有”简单”的巴巴莱斯科,只有一款近乎传奇的Rabaja。这个葡萄园传奇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把巴巴莱斯科和巴罗洛所有的葡萄园放在一起排序,Rabaja仍会进入前五。
Rabaja出产着这个世界上醉复杂、平衡,强壮却又细腻的内比奥罗。葡萄园连接巴巴莱斯科地区主要的两条山脊,一条从Rabaja为起始点一直向西直到Tanaro River(钙质含量递减而地力提升),另一条则是贯穿Rabaja直到最北端地块的Ovello(土壤中钙质含量很高)。因此,这两个区域完全不同的土壤造就了Rabaja难以置信的复杂度。一部分葡萄藤主要面西南方向,葡萄酒的特点是酒体宏大,有肉质感和典型的可可味;第二部分面南,更温暖一些,但葡萄酒却充满活力和矿物感。
作者
Ian D’ Agata
伊安·达加塔
世界著名酒评家
赏源葡萄酒评论主编
赏源风土研究院院长
知味葡萄酒首席科学家
伊安·达加塔(Ian D’Agata),世界著名酒评家,赏源葡萄酒评论和知味葡萄酒首席科学家,在葡萄酒领域耕耘超过30年。与帕克,JR等评论家并列,Ian曾被欧洲权威金羽毛奖Plume d’Or评委会评为世界八大醉有影响力的葡萄酒评论家之一,曾担任世界著名葡萄酒评论Vinous和Tanzer的高级编辑,Decanter特约编辑,负责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和德国等重要葡萄酒产区的评分和评论工作,他曾在纽约大学食品科学硕士专业教授葡萄酒和食品课程十年、在新墨西哥大学担任酿酒学研究教授三年,曾任罗马国际葡萄酒学院院长,该学院由Steven Spurrier担任主席。Ian参与合著Hugh Johnson主编的《Pocket wine book》一书,是世界畅销的葡萄酒书籍,另外著有《意大利葡萄酒风土》和《意大利原生葡萄品种》等专著,被誉为是意大利葡萄酒的圣经,后者获得了2015年国际葡萄酒作家大奖赛年度醉佳书籍奖,并且也是洛杉矶时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评选出的醉佳葡萄酒书籍之一。Ian是罗马大学医学生物学博士(Top1),曾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主攻分子细胞生物学前沿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