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下旬,埃特纳(Etna DOC)名庄Tenuta delle Terre Nere的庄主来沪举办品酒会。要说这位Marco de Grazia先生,在意大利酒界可是如雷贯耳。他是意大利裔美国人,在弗洛伦萨长大,去加州大学念比较文学时,发现找不到意大利好酒,于是毕业后就做起了意酒进口的生意,风生水起。他是新派巴罗洛高歌猛进美国市场的大推手,曾和去年过世的Domenico Clerico一起,混酿出了内比奥罗和巴贝拉各半的酒款Arte——没错,酒的名字就叫艺术!
然而,他早已把自己冠名的葡萄酒进口公司给了弟弟,搬到了西西里。
为什么呢?
他找到了一块向往已久的热土,自己酿酒:西西里的Etna火山产区。Etna是欧洲最大的活火山,每一两年就会喷发。虽然位于炎热的西西里,但它拔地而起3329米,对葡萄而言属于冷凉产区。火山土壤复杂,环山东南西北的微气候又各自不同,当地主要红白葡萄品种(红:Nerello Mascalese, Nerello Capuccio,白:Carricante)质量都很高,还散布着不少老藤,很能反映风土特色。
由于地处偏远,少有人知,Etna当年是,现在还是世界葡萄酒稀有的价值洼地。Marco以多年积累的市场嗅觉,辅以多年修炼的文字感觉,将此地定位成“地中海的勃艮第”,并从2002年起印在酒的背标上。
虽然当年Marco是法桶酿制的新派巴罗洛推手,但他目前在Etna酿酒,用桶很节制,每年采用的新法桶不到10%,酒颇为优雅。我五年前首次喝到他的酒,印象深刻,去年也因他的酒而感动过。这番参加他主持品鉴会和宾客们一起品鉴5款他酿的酒,万万没想到上竟然会出现如此精彩有趣的对答,显示出Marco在哲学、文学和美学上的深厚修养,值得和知味的朋友们细细分享。
这篇文章下面的部分是综合了Marco de Grazia先生对各款酒的点评和我的评价的品鉴记录,包括最充满哲思的机锋对答。没有录音,只有笔记和被酒浸润的记忆,文中有省略号之处都是没记下来的。如有失实之处,文责自负。
1. Terre delle Nere, Etna Bianco 2016
第一款是白葡萄酒。有人提问:“它的陈年能力如何?”
Marco答道:“你为何要让它陈年?这是一款温文尔雅(gentle)的酒,但绝不简单。你问gentle是什么意思?应该说是和谐(harmonious)而且不失复杂吧。Harmonious又是什么?是说酒里各种元素都有,但没有一个元素突出,达到了令人愉悦的均衡(equilibrium)。如果你还要问陈年潜力,我们待会儿再讲。”
以我之见,这款酒花香、果味和类似夏布利的海味儿都有,入口酸度活泼而不尖锐,柔滑但有矿物质的骨架,回味不短。清新但有份量的酒,我猜搁个十年也许更像夏布利。
2. Terre delle Nere, Etna Rosso 2015
第二款红葡萄酒。Marco说:“这样的酒无须证明些什么,也无须炫耀,这是浑然天成的优雅。它就像一个角儿站在舞台上,即使不发一语,自然有风范在… 即使这款红来自产区里不同田的混酿,还混进了我们收来的葡萄,它依然细致、圆润而且有深度。这,就是伟大风土的标志。”
红果、香料、是火山的那种香料味,酒圆润,有结构,有变化,易饮又耐喝。如果说Etna是勃艮第,那这就是大区酒;但若这是大区酒的水准,那勃艮第可能要有不少人失业了。
3. Terre delle Nere, Etna Rosso Feudo di Mezzo 2015
第三款,红葡萄酒。Marco说:“这款酒来自单一园,至少50年以上的葡萄藤,温文尔雅(gentle)的酒,但总是比普通款更有深度。”
“您又用了gentle这个词。请问这个词对你意味着什么?是否像一位富于教养,不高声说话的绅士?”
“当下有很多人认为,如果不喊就没有人听得到。但它不用喊,这是一款有分寸(discreet)的酒,就像我去你们的博物馆,看见美丽的丝绸。丝绸披上身,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与羊毛的不同。”
比起前一款,香气中透出黑樱桃和甘草,还有点儿焦油味,入口酒体庞大颇有棱角,从香气到口感都能明确感受到它的力量。其实是当天最硬,最像巴罗洛的酒,需要时间,开瓶到了第三天优雅不少。
4. Terre delle Nere, Etna Rosso Calderara Sottana 2015
第四款,红葡萄酒。Marco说:“如果说上一款酒是我们的一级园,这就是特级园。这款酒里多了些精妙之感(Finesse)。它是细腻(fine)的,但你能感受到这是一款重要的酒。什么是细腻?酒有微妙(subtle)的滋味,有些滋味并不那么明显,但络绎不绝(lingers)。
入鼻纯净,有更多的花香和甜香料,后来好几个朋友一致确认是豆蔻。入口更细密,虽然单宁量大但不显涩,回味长且有些微的硫磺味,又是火山吧?比起此前的酒,确实更细腻、更微妙。
5. Terre delle Nere, Etna Rosso Prephylloxera 2015
第五款,红葡萄酒。Marco说:“和前款同一个葡萄园,一小片150年左右的老藤。几乎是透明的(transparent,指完整地传达出风土特点),精致(delicate),仿佛一把精美的折扇打开来,伸展到所有的方向。这酒温文尔雅(gentle),但不失威仪(authority)。”
更轻柔,更多汁,更有层次,春花与樱桃在无声中绽放,轻柔而圆润,从入口那一瞬间到收结。悠长的收结,起了好几轮生津的波纹,满是果味和矿物感。但单宁一直在,其实结构很强。举重若轻的酒,恕我也飙一句英文,effortless yet assertive,胜过不少勃艮第特级园。
“好,我们回过头来说陈年。酒老了,首先失去颜色,而后失去的是单宁,是酒体,那留下的是什么?是酒的本质(essence),是灵魂。然而这样的酒,年轻时喝精彩,老了饮来也精彩,何必纠结于陈年潜力,何时适饮?”
“能否具体描述一下它的香气和结构?”
Marco说:“恩,我很喜欢一位中国作者的话。他说:‘姑妄言之故妄听之。’(I speak recklessly, and you shall listen to it recklessly. 语出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汝)妄言之,女(汝)亦以妄听之奚。’) 我在这个行业的时间已经够长了,敢说一句,葡萄酒界和时装界一样,多的是bullshit…”
“至于酒的知识,我还想引用同一位作者: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作者与读者共通的体验,乃是文字传达感受的基础。我一度花不少时间译诗,深知自己的辞不达意,也明白微妙的东西很容易鸡同鸭讲。然而文学系出身的庄主遣词精当,信手引用庄子尤其令我感佩,他的言辞注释了酒,酒也注释了他的言辞。
体系化的品酒词,看似严谨,但未必足以区分优秀和伟大的酒,也难以传达更细腻、更个人化的感受;而课本里的葡萄酒知识体系,读来井井有条,其实不乏反例,也存在已被新研究证伪的知识点;风土与风味之间当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无法用一套简单、机械的因果关系完美概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作为一个爱数学的理工男,我明白体系的价值。然而葡萄酒不是硬科学,体系化的分析和因果式的推论之外,葡萄酒之美也需要个体化地、直觉地、甚至“诗性”地去感受。推杯换盏之间,原本语焉不详的形容词,或许反而言之有物了。
酒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