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知味举办的天恩酒庄Cave de Tain的埃米塔日垂直品鉴会怎么样?请看亲临现场参加活动的知味WSET学员Grace He用心撰写的活动后记。

不打不相识的埃米塔日Cave de Tain品鉴会

上周在知味举办的天恩酒庄Cave de Tain的埃米塔日垂直品鉴会怎么样?请看亲临现场参加活动的知味WSET学员Grace He用心撰写的活动后记。

本以为失之交臂的名庄垂直品鉴会却因为抢到机会的朋友一个万般无奈而悲伤的原因落到了我的手上。知味发出品鉴会消息的那晚,我因参加另一场活动,错过了据说比春节微信抢红包还激烈的报名,看到时已是第二日一早。那天清晨看到信息时的兴奋和几分钟之后发现名额已满的失落在心里形成的巨大落差是我从未在对外物/务需求层面上出现过的,连自己都被这种心跳的激变骇到,几乎开始对自己的修为产生怀疑。所幸泰然随之而来。呵呵,有点跑题了。因此,5月6日晚能坐在知味教室里,期待着这场来自北罗纳河Hermitage产区天恩酒庄Cave de Tain I’Hermitage垂直品鉴会,于我而言,惊喜之中有更多突如其来的愕然、失而复得的感慨和对世事突变的无奈。

说实话,于葡萄酒,我是想混成内行中的外行(万勿误认这是谦虚),前路是漫漫其修远兮,需吾继续上下而求索!老实说,来此之前除了罗纳河是法国重要且知名葡萄酒产区外,我对其他一切和Hermitage相关的知识都一无所知。

酒单只是2款酒名,8个年份。提前到了现场,拍拍酒瓶橡木塞,学习一下酒标,研读下酒庄介绍,发个微信时,酒庄的出口总监Jean-Benoît Kelagopian先生昂着头,挺着胸(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是肚子,嘿嘿)走进了教室。第一眼的印象我想跟《傲慢与偏见》里Lizzy第一次看到Bingly先生的姐妹以及Darcy兄妹应该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个“这个跩跩的老外我一定在哪儿见过的”念头。把我的记忆梳理了几遍,再和知味的施晔老师核实,终于确认,他就那个不久前在BD酒展上和施老师不打不相识的那个(嗯,的确蛮傲气)酒商。那天下午在会场偶遇,紧紧抓着难得学习的机会,跟在施老师屁股后做根小尾巴,有幸目睹这场专业的对峙。

Jean-Benoît Kelagopian在知味品鉴会现场
Jean-Benoît Kelagopian在知味品鉴会现场

那天施老师转到 Kelagopian先生的摊位前提出要品尝酒的要求时,被他以备酒少必须先互换名片然后才能试酒为由拒之门外。虽然对方言语尚算温和,但那态度里的傲慢和不合理的要求,却把施老师性格里打抱不平的正直和据理力争的率直之气激发出个200%。

于是当时在周边的人就会发现,一位美女手持酒杯,义正严辞地用标准的英式英语向对方指出:1. 不给名片就不给试酒不是任何国际酒展的规矩和要求;2. 对方的这样的要求既不专业,也非常失礼;3. 她非常自信地告诉对方,给她试酒一定不会给错了人,她也决定在试过酒之后再来决定要不要给对方她的名片。双方各自坚持自己的原则,一个对自己的酒信心满满,一个立足专业有理有节。僵持到最后,周围已给了名片正在品酒的专业人士认出了施老师,告知Kelagopian先生眼前美女在国内葡萄酒界的地位,Kelagopian先生才理屈退让,认真倒酒,请施老师品鉴,并介绍其携带的每款酒。

IMG_1173

而施老师更是认真品过每一款,仔细询问细节,非常细致地记录到自己的笔记里。最终认可其葡萄酒的品质,在这个摊位前流连了半个多小时,恋恋忘返,意犹未尽,留下名片,握手言和。这才有了我们这次难得的垂直品鉴机会。这真是一场不打不相识,英雄惜英雄的真人版,也是对专业的尊重和对葡萄酒的致敬!有幸参与全程,使我更相信我和葡萄酒的缘份。

回到这晚的品鉴。且不论K先生是真傲慢,还是我个人有偏见,他对待酒和工作的认真态度,必须点赞。除了仔细介绍了酒庄的历史、地理、葡萄种植状况、酿酒理念、风土、收成年份等等一切,在酒入杯后,他对每一年份的酒(相信他早已品鉴过n多次了)都一再依照程序仔细观、摇、闻、品,还不时做些笔记。然后逐一把他的即时品鉴心得,描述分享给大家,加深现场每一位参与者的印象。我有一种那些年身临Hermitage产区亲见亲闻的感觉。

再来说说酒。那晚的九款酒无疑都是名庄酿制的精品中的精品,若要讲单宁、色泽、酒体、酸度,我实在班门弄斧,这些留给更资深的行内人士做专业点评吧。我只想说说我记忆最深的那一款:Cave de Tain Hermitage Gambert de Loche 2003。记住她是因为她的气息。我的记忆里会一直保存着那种仿佛在中药店里被各色草药的混合香味环绕的感觉,层层叠叠,而其中甘草的味道尤为突出,若隐若现却始终存在。而这种药草香又不是干涩的,她是温润的,有一种似羊脂美玉般莹润剔透的感觉,在包裹在鼻翼周围。

虽然是这晚红葡萄酒款里最老年份的一款,但她的色泽却比年轻一岁的2004年还要明显年轻。2004年的酒色已明显有橘色,而2003年份这支虽不似少年红葡萄酒一般鲜亮娇艳,陈年赋予她深邃、稳重的红宝石色。入口柔和却饱满,有分量,回味绵长,既想一品再品,又想存些年再喝。整支酒给我的感觉就像法国的女人,摩登的外表、优雅的仪态、成熟的风韵、谜一样的年龄,让人给人无尽的幻想。

不过酒之一道和其他事物一样,有人爱之若宝必亦有人恶之。主观感觉喜好起决定性作用,其他一应标准旨在参考。那晚也有同学不爱2003年款的味道,鄙之如夷。看着酒被倒入吐酒器中的瞬间,我心念数转啊,好在只是瞬间。品酒亦如过人生,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喝去讲去评说,适合的就是好的吧,别的,随他人去说。

据说2003这一年罗纳河谷气候诡异,暑热异常。葡萄品质并不被预测看好,不想佳酿天成,如此令人惊喜,这支酒便如此横空出世了。世事人生,万千变幻,莫能测焉,学酒这一路走来,不外乎也是如此。

作者:Grace He / 知味WSET学员

添加评论

此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知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