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的人都会经历的三重境界,能到最高一重的少之又少

无论你是在行色匆匆的路上,还是在家静静地收拾家务,是一个人放松地喝着小酒,还是抱着猫咪出神发呆,希望知味的声音和文字,能为你带来茫茫人海中的会心一笑。

这是知味FM第6期,想跟大家谈谈喝酒的人会经历的三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如今想来,喝酒这件事,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在喝酒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刚开始喝酒,我们全凭喜好,既感性,又率性。听到是好酒,就去尝试。好不容易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就盯着某几个品种、产区、牌子,甚至在表达自己喜好的时候说:“我只喝这个”。在这个阶段,你是如此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直觉,有时因为接触的不够多,而处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混沌状态。

而当你开始更全面、更系统地接触葡萄酒之后,会慢慢进入喝中有悟的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这个阶段,葡萄酒的世界向你完全打开,你发现它竟是如此的广阔。当喝得越来越多,见识也越来越多,你也了解到葡萄酒的世界里,原来还有这么多未知的精彩。

但同时当你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名产区和名庄,也有可能陷入被酒的名声和光环影响而迷失判断力的情况。如果碰到一支有名但是却不曾喝过的酒,你喝起来却不太喜欢,处在这个阶段的你或许会心声疑虑,是酒真的不好,还是自己修行不够,没有喝懂?

最后,当你阅尽千帆,喝过了世间许多好酒,忽然有一天你就到了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你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主观喜好与“定义什么是好酒”的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你已经建立了全面客观的葡萄酒评判坐标系,能够分辨一款客观意义上的好酒和一款主观喜欢的酒之间的区别。

喝酒时,那些喜好依然存在,但你却能游刃有余,从心所欲不逾矩地来客观对待,能从容地给出这款酒的确很出色,但不是我个人喜欢的风格这样的评价。

你学会了谦卑,也懂得了和有限的自己和解,你终于可以不卑不亢,既真实又真诚地面对眼前的酒和眼前的世界。你确确实实地成长了,有了心态上的变化。就像《哥德堡变奏曲》最初和最后的咏叹调,看似相同的旋律,其中却是质变。

年轻的Glenn Gould弹奏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

这,就是过程的意义。

我想,喝酒如此,人生大概也是如此。你到达哪一层了呢?

感谢你今天的陪伴,期待你的留言和反馈,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 yiyi
编辑 | 朱思维
© 知味葡萄酒杂志

添加评论

此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