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达沃拉 Nero d’Avola:西西里岛的明珠

来过意大利很多次,从未想过要去西西里。深入人心的黑手党形象以及印象中荒漠遍野的地域让人望而生畏。借着参加国际黑达沃拉葡萄研讨会的机会,踏上了这片位于意大利最南端的岛屿,仙人掌与葡萄藤共存的土地。

来过意大利很多次,从未想过要去西西里。深入人心的黑手党形象以及印象中荒漠遍野的地域总让我觉着望而生畏。借着参加国际黑达沃拉葡萄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Nero d’Avola)的机会,作为知味葡萄酒杂志特派记者,踏上了这片位于意大利最南端的岛屿,仙人掌与葡萄藤共存的土地。

意大利最南端的西西里岛:仙人掌与葡萄藤共存的土地,来源:陈微然
意大利最南端的西西里岛:仙人掌与葡萄藤共存的土地,来源:陈微然

黑达沃拉(Nero d’Avola)算是意大利本地葡萄品种里为数不多相当好记的一个。跟西西里岛的联系也让人觉得比较容易亲近。Nero d’Avola发源于临近的卡拉布雷亚(Calabria)产区,成名于西西里岛西南部的阿沃拉(Avola)村。葡萄的名字可以理解为“阿沃拉村的黑葡萄”。

黑达沃拉葡萄 Nero d'Avola,来源:陈微然
黑达沃拉葡萄 Nero d’Avola,来源:陈微然

参加研讨会的国际记者分别有法国《费加罗报》葡萄酒杂志主编 贝尔纳·布尔奇(Bernard Burtschy),简希斯·罗宾逊(Jancis Robinsin)的网站以及多部著作的编辑 茱莉亚·哈定(Julia Harding MW),荷兰资深媒体人 Janna Rijpma-Meppelink,奥地利知名记者 Luzia Schrampf,以及国际葡萄酒挑战赛联合主席 Peter Mccombie MW。当然还有把大家都聚在一起主办方古妃酒庄(Gulfi estate)的庄主Vito Catania和 Matteo Catania父子和著名意大利酒评家伊安·达伽塔(Ian d’Agata)。我把伊安念起来像“大哥大”的姓氏汉化之后他吃了一惊,我跟他打趣说他肯定是潜伏在葡萄酒圈子里的黑手党头子。不过作为 Stephen Tanzers的 International Wine Cellar (国际葡萄酒酒窖)网站的撰稿人和《醇鉴》(Decanter)的区域联合主席,精通多国语言的意大利酒专家,却也当之无愧的做了这次研讨会上的“大哥大”。

与会前一晚的欢迎晚会上,尽管只是简单的家宴配酒,在场的记者们却一个个都带上了自己的“老朋友”。或者是iPad或者是简单地纸笔,一个个都刷刷的记个不停。脱去一个个响亮的名号,其实大家真的都是些爱酒爱到骨子里的性情中人。

第二天的正式会议从参观主办方 古妃酒庄的葡萄园开始,说来惭愧,从捷克回家之后马上就赶去了西西里,会议日程也没仔细看,落下了参观葡萄园的这一项。于是我便踏着高跟鞋,雄纠纠气昂昂的在葡萄园里奔走。在场的男士看得忧心,关怀的问一句。我有点尴尬,却也大言不惭告诉他们这鞋“Made in China”,结实得很。好在葡萄园中的的土壤以粘土为主,相对好走,偶尔有大块的石灰石也都埋在地下。古妃酒庄也是采用有机种植法,葡萄园中有零星覆盖土地的植被。地上还长满了野生的芥末叶,捡起来一尝辣的呛口。

古妃酒庄(Gulfi Winery)的土质以粘土为主,夹杂着石灰石,来源:陈微然
古妃酒庄(Gulfi Winery)的土质以粘土为主,夹杂着石灰石,来源:陈微然

西西里岛传统采用叫做 Albarello的剪枝方式,葡萄藤会留三根枝条供果实生长。成熟期的葡萄藤会像小树一样枝繁叶茂。一方面三根分开的枝条会让空气流通更顺畅,减少疾病。一方面浓密的葡萄叶会抵挡岛上炎热的太阳,要知道尽管现在已经是秋天的尾巴,我们在西西里却享受着27度的艳阳天!不过这种剪枝方式也以他的低产量和难打理出名,机器采摘更是完全不可能。酒庄也在积极采取新的措施,模拟一部分 Corton剪枝法,也用铁丝固定住藤条方便机器采摘。毕竟在这种坡地上每公顷一年200天的工作量还真不是所有酒庄都能承受的。

西西里岛传统的Albarello的剪枝,来源:陈微然
西西里岛传统的Albarello的剪枝,来源:陈微然

研讨会的重头戏是几位意大利本土的农学专家对“黑达沃拉”这个品种深入研究后的演讲。很佩服西西里人对黑达沃拉的认真执着,会上来自意大利农业局,Palermo大学的各位专家学者详细阐述了适合黑达沃拉生长的气候,土壤以及关于其陈年实力的研究。我们看到了大量的研究报告和数据分析。西西里人在这些年不断的探索之后,找到了岛上最适合黑达沃拉生长的土地。也在同国际葡萄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西拉(Syrah)的技术对比之中,找到了黑达沃拉葡萄的特色。酒农们则能够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在酿酒过程中选择更多的展现黑达沃拉风格,西西里风土的方式。

著名意大利酒评家伊安·达加塔(Ian D'Agata)在主持研讨会,来源:陈微然
著名意大利酒评家伊安·达加塔(Ian D’Agata)在主持研讨会,来源:陈微然

意英同传的研讨会结束之后,到了大家都强烈期待的垂直品鉴。三款不同位置葡萄园的出产,包括两个单一葡萄园的出产让我非常直观的感受到了陈年过后的“黑达沃拉”独特的魅力。

其实谈起陈年潜力,嘴上信誓旦旦的说是没意义的。究竟这时间给葡萄酒带来的是更丰富的层次还是更多的损耗,总要喝了才知道。比起许多酒庄拿着新年份大谈陈放20年没问题,古妃酒庄的态度要大方平和的多。从酒庄的起始年份开始一字排开,各位自己定夺,这份自信也让人欣赏。

与会的专家进行三个葡萄园的黑达沃拉年份垂直品鉴,来源:陈微然
与会的专家进行三个葡萄园的黑达沃拉年份垂直品鉴,来源:陈微然

Nerojbleo 这是片山脚下的葡萄园,葡萄树基本有40年以上的树龄。成酒是三款之中最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年轻时单宁的力度和收敛感极强,香气以香料,皮革和红色水果为主,无比奔放。也难怪人们将这黑达沃拉戏称为“意大利西拉”。从1999-2008中挑选了8个年份垂直试饮,其中2004年之后的葡萄酒,浓郁的香气让人欲罢不能,但强单宁攻击性又让我节节败退。我是多么想吃一块酱汁浓郁的牛排,冲淡一下单宁的收敛感啊!不过1999-2001这三个年份则变得柔和顺口许多。单宁依然强悍但成熟圆润,活跃的酸度再配上偶尔回味中的黑巧克力味,让我体会到了经过岁月打磨后,葡萄酒的惊人转变。

Neromaccaji 产自西西里东南角的Maccaji葡萄园,经小型法国桶18个月陈年装瓶出售。这款酒是三款之中在年轻时最容易亲近的,酒的风格每年也非常稳定,对消费者来说是个很保险的选择。最喜欢他的2007年,拥有柔和的质感还有2004年,香气当中新鲜蘑菇和松露的气息和美妙的回甘。

古妃酒庄(Gulfi Winery)的Neromaccaji,来源:陈微然
古妃酒庄(Gulfi Winery)的Neromaccaji,来源:陈微然

Nerosanlore是来自一片离地中海只有700米的葡萄园,产量基本控制在30hl/ha以下,同样经小型法国桶18个月陈年装瓶出售。是一款随着年份更迭,变化多端的酒。只可惜场上的品鉴的样品酒在个别年份表现不太稳定。最喜欢它的2001年,乌梅和新鲜蘑菇的香气交织,清新的酸度夹带着口中充沛的果香,粉末状的单宁强劲却不过分。

古妃酒庄(Gulfi Winery)的Nerosanlore,来源:陈微然
古妃酒庄(Gulfi Winery)的Nerosanlore,来源:陈微然

垂直品鉴之中应酒庄的要求,我们分别选出了每款酒自己偏好的三个年份。意大利本土的专家们和国际记者团的意见非常不统一,这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不同文化背景,尤其是饮食背景不通的人,口味有多么的不一样。在场的意大利人更能承受高酸和强单宁,国际记者团则更偏向陈年过后,更柔和的酒款。

酒庄的种植学顾问 Guillaume拿来一瓶红葡萄酒让大家盲品,居然让许多人都觉得是勃艮第夜丘的出产。的确比起垂直品鉴中的其他酒款,他带着一种更平和优雅的气质。不过入口却比勃艮第酒有更重的酒体,带有更野性的味道。

答案揭晓之后,我们惊喜的发现那是产自埃特纳火山(Mount Etna)脚下的葡萄园一支酒。

埃特纳火山(Mount Etna)脚下的葡萄园,来源:Enoteca Sileno
埃特纳火山(Mount Etna)脚下的葡萄园,来源:Enoteca Sileno
陈微然

英国WSET认证高级品酒师,勃艮第高等商学院葡萄酒商业硕士,北京万欧兰葡萄酒俱乐部和万欧兰葡萄酒教育高级葡萄酒顾问。

曾任希尔顿酒店葡萄酒顾问,《品酒中国》核心撰稿人之一,一直在法国、德国、意大利、匈牙利、美国加州、澳洲等世界著名产区走访考察。

作者的全部文章
添加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陈微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