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量不好又爱喝, 如何尽兴还不伤身?

不知道各位身边有没有一个这样的朋友,他看上去经常喝酒,但熟悉之后却发现,其酒量不过一杯倒。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拥有好人缘的酒友。

%e9%86%89%e7%8c%ab

这让我想起了明代的袁宏道,他是听见酒就走不动的人,经常呼朋唤友、通宵达旦。但是他很少醉,以至于人们以为他的酒量很大,但亲密的挚友都了解,他是连一蕉叶的酒也喝不了的。而写过“把酒问青天”、“一樽还酹江月”、“酒酣胸胆尚开张”的东坡居士,更是一个闻到酒味就会醉的人。

但据我所知,以上这些人从“酒囧”到“酒仙”的修炼轨迹,却并不是以酗酒为代价。袁宏道为此还写了一篇《觞政》,系统地总结了对于理性饮酒、文明饮酒理解和方法,这些方法至今都很实用。如果能既不伤害身体,又喝得尽兴,我想这是大家都乐意的事。现在知味君就给大家分享一些理性饮酒的窍门吧。

%e3%80%8a%e8%a7%9e%e6%94%bf%e3%80%8b

 

宜时

 

袁宏道在《觞政》里给我们列举了一些适宜酣醉的时光:“凡醉有所宜。醉花宜昼,袭其光也。醉雪宜夜,消其洁也……”

阳光明媚的春日,在花间置一壶酒,天光将花姿美态展现得更加靓丽;在暑热渐消的夏夜,登上高楼,面对朗朗皓月,把酒临风,有多少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天朗气清的秋日,在水边、在船中饮酒,秋水依依、白露为霜,更有一番爽人气象;在寒风凌冽、大雪纷飞的夜晚,屋内炉子上热腾腾地煮着酒,待风雪消停,宁静地欣赏雪光皎洁;喝得尽兴了,对酒当歌,和友人放歌骋怀,这些都别有意趣。

wineforacause1-2

古人从美学角度提出了适宜饮酒的时间,如果从更健康合理的角度,适饮时间又在什么时候呢?

一日之计在于晨,白天我们都会集中精力工作或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酒精易麻痹神经,因此喝酒这类让人精神放松的娱乐活动我们还是安排在下午或晚上吧。

c700x420-1

也有人喜欢睡前喝酒,想着失眠了喝一杯能帮助入眠。即便那看起来可使人更快入睡,但人仍然处于浅层睡眠。酒精不仅不能提高睡眠质量,还会让人处于兴奋状态。我曾听朋友说,她一喝酒不是越喝越困,而是越喝越精神。而且,睡眠时人体进入休息状态,肝脏解酒的功能就不像醒着的时候活跃,而且酒精作为利尿剂,可能还会让你不得不在半夜起来去洗手间。长期睡前饮酒可能导致呼吸障碍,也更容易出现打呼的现象。

另外,生病时、开车前、工作时不喝酒,都是为了下次能更愉快地喝啊。

 

宜人

 

首先得记住,孕妇、未成年人、有疾病的人(比如痛风)是不适宜喝酒的。

如今的欢宴,多以劝酒为主,一来渲染气氛,二来显示主人的热情。但古时候人们聚在一起喝酒时,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令主。相当于主持人一样调节气氛、把握分寸,他们不会让宴席吃得太冷清,也不能让宴席热闹过了头,还要制定规则让大家言行得体,违规就要让人受罚。一场宴会欢乐与否,宴会上的人就变得很关键,不仅要有好的令主,更要有好的酒友。

怎样的酒友算是好酒友?《觞政》中的一些内容可作参考:

诚恳而不巧言令色的人,气色温柔而不淫靡的人,酒杯飞传而仪容端正的人,宁可醉眠而不泼酒的人,善于开高雅玩笑的人、长时间喝酒而兴致不衰的人……

总的来说,好的酒友应该具备诚恳、开朗、聪慧、和善、幽默、儒雅、有才、有自制力,以及诸如此类的品质。而且,即使你并不饮酒,如果把“友直、友谅、友多闻”作为我们交友的标准,也能提高我们的交友质量。

当然,与不同的人喝,也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和文人喝酒,应注意把握喝酒的节奏,形容举止优雅有礼,不在人前失礼;和佳人对饮,喝到脸色微红就可点到为止了;和豪杰痛饮,可把盏高歌、挥斥方遒;和知音对饮,可有音乐助兴;和讲究饮酒趣味的人喝酒,可以用锋利的言谈与之竞争;和有才学的人共饮,可用诗词歌赋与之唱和;和有神智机谋的人喝酒,可以用智谋与之较量。

%e5%b9%b2%e6%9d%af

这些“酒战”,好比行酒令的作用,是为了给人增添欢愉,而不是给人制造烦扰,“百战百胜,不如不战”,无须因为拼战而使身心受累才是喝酒的第一要义。

在中国古代,酒的品类对应了人品,这是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决定的。因此,请人喝什么酒也很有讲究,《觞政》中提到:用糯米酿的酒让人痛饮的是君子,用冬天酿的酒让人痛饮的是中人,用里巷买来的烧酒让人痛饮的是小人。可见,用糯米酿的酒被中国古人对应到了温润如玉的君子身上。

 

宜味

 

人间有味是清欢。

《觞政》里将下酒菜分为五类:有蚶蟹一类的清品,河豚一类的异品,羔羊一类的腻品,松子杏仁一类的果品,鲜笋、春韭一类的蔬品。但袁宏道说了,这些不过是列举些名目,即便我们没有玉盘珍馐,只要有瓦盆蔬菜,“亦何损其高致”呢!

charcuterie-and-cheese-board-wine-pairing-tips-4

这里要说的餐酒搭配,不仅是口味上的,还有健康方面的。在喝酒前喝一些牛奶和酸奶,吃一些鸡蛋或者肉类,以及高淀粉含量的食物,这能减缓肠胃对酒精的吸收速度。

 

宜为

 

历史上曾祀孔子为“酒圣”,他是历朝酒徒的宗主。孔子有这样的地位,因为过去儒家把酒作为祭祀和礼仪的重要工具,就像音乐在那个时代也不仅仅作为一种感官享受的艺术存在,而是一种礼乐规范。

wine

“饮喜宜节,饮劳宜静,饮倦宜诙,饮礼法宜潇洒,饮乱宜绳约,饮新知宜闲雅真率,饮杂揉客宜逡巡却退。”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袁宏道认为:喝酒喝得高兴了就应该有所节制,喝到疲劳了就该安安静静地休整,喝得倦怠了可以讲讲笑话活跃气氛,有礼法制约时应该态度潇洒,乱了方寸就要有规矩约束,和新朋友共饮应该雅静真诚,和圈外杂客喝酒不要长时间逗留。

%e8%a2%81%e5%ae%8f%e9%81%93

以上这些行为都指向一个字——度。归根结底,内在都是儒家提倡的“中庸”。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法也能帮助我们,掌握饮酒之度:

1、不喝混酒,能相对减缓喝醉的速率。避免碳酸饮料,啤酒,气泡酒和烈酒同时喝。这些冒泡的饮料会加速把酒从胃排到小肠的过程。

2、选择长饮,延长酒精摄入人体的时间;

3、多喝水或搭配其他饮料,稀释酒精浓度;

4、因人而异,每个人对酒精的耐受度和解酒能力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我们或许曾听说过,要想酒量好,就得多喝的言论。没错,经常喝酒的确会使你看似逐渐适应酒精,但对身体有害无益,练酒量,其实练的是酒精的敏感度,当有一天肝脏麻木了、身体耐受了,酒量就练出来了。但你身体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却从没改善过。而且当人对酒精的忍受力增加以后,就逐渐需要更多的酒精来获得饮酒所产生的快感,有些人就是由于这种依赖性而逐渐恶化成为酒鬼的。

所以,为了健康,也为了成为一个更优雅的人,我们还是少喝一点,喝好一点。

facts-about-binge-drinking

 

宜美

 

喝酒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这种美来源于酒本身的滋味带给我们的感官享受,来源于喝酒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反应”和它所营造的氛围,来源于爱喝酒的人们为了能喝酒而对生活始终充满的热情。

苏轼、袁宏道等人,酒量如此有限,不仅没有给身边朋友带来扫兴的感觉,反而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体会到酒中之美,那是因为他们不仅具有给人制造美好氛围的能力,还有一颗分享美好的心。

%e4%b8%9c%e5%9d%a1%e9%a5%ae%e9%85%92

除了刚才的宜时,因地制宜也很重要。袁宏道认为,环境应是“棐几明窗,时花嘉木,冬幕夏荫,绣裙藤席。”古人有“山饮”、“水饮”、“郊饮”、“野饮”,喜欢在游览观光中饮酒。饮酒的处所,往往不在大雅之堂,不在闹市之肆,却在山峦之巅、溪水之畔,或在郊野之中,翠微之内。

其实饮酒之美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统一:清凉的月色、爽人的好风、止息的疾雨、适时的瑞雪、翠绿的青山、静谧的小园、相惜的友人、醇香的美酒、可口的佳肴、优美的天籁……

3675218770912112252

或许你可以在某个春日的午后,趁着游人不多,和挚友在古典园林的小亭中对坐,开一壶一冬一酿的手工黄酒,畅叙幽情。

或许你可以在某个仲夏的夜晚,在水乡的岸边,望着对岸的万家灯火,听着远方传来的晚钟,吃着当地的特色美食,喝着桂花米酒,享受闲适的个人时光。

 

或许你可以在某个秋天的傍晚,和心上人在有露台的餐厅,闲看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在灯火阑珊中掩映出金色的华彩;欣赏轻晃的酒杯中黑皮诺泛出玲珑剔透的玫瑰色;当你和对面的人清脆碰杯,或许一不小心就能听见彼此的心跳。

%e6%b0%b4%e4%b9%a1

你也可以在某个初冬的雨夜,和朋友们去一家没有菜单的神奇餐厅,一桌人围炉夜话,从香槟、雷司令喝到勃艮第、巴罗洛。吃着精致食物,分享传奇有趣的故事,在杯盏间欢笑,留下属于你们的美好回忆。

Wineglass in hand

你也可以像冯唐在《我心目中理想的房子》中形容的那样:“有个大点儿的院子。有树,最好是果树或者花树或者又开花又结果……每年花树开花的那几天,在树下支张桌子,摆简单的酒菜,开顺口的酒,看繁花在风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动,也值了。”

ftftftft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e4%b8%80%e6%9d%af%e5%80%92

有没有酒量,又有什么关系呢?理性饮酒即是一种美,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在世,哪个不是呢?

添加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