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我都不清楚到底品尝了哪些酒,只知道上午的47款葡萄酒由宁夏当地酒庄生产,而下午的酒则都来自国际酿酒师(通常这种评比都是盲品,评委只能看见酒款的代码,最终是否公布代码和酒款的对应关系由主办方决定,编者注)。在国际组中,一共有三款白葡萄酒,其中有两款格外美味,和我们上午品过的六支白葡萄酒相比明显高出一个层次。如果说上午的白葡萄酒普遍都显单薄,有的甚至有点涩口(像是某种酚化合物的味道),那么下午脱颖而出的两款酒口感则更为圆润,富有质感,果味也更加集中浓郁。这次评选中最佳红、白葡萄酒都花落一家——大卫·缇内(David Tyney)。很明显,大卫对于葡萄的筛选要求非常严格,摘下的葡萄中只有一半会进入酿酒程序。大家有没有学到些什么?
红葡萄酒都挺不错,果味显得干净得多,富有集中度;和宁夏当地酿酒师的红葡萄酒相比,橡木味的处理上也更加柔和,所有的酒都口感平衡,工艺良好。总体来看,我认为国际酿酒商拿捏尺度更加柔和:尽可能发挥手中葡萄的特性,而非硬往某种风格上去套。
从国际酿酒师们那边得知酒庄在酿造工艺的执行上还是有点混乱的。可怜的酒厂工人们对完全迥异的葡萄处理方式感到非常震惊;分拣台上工作的时间也把他们给吓到了。显然,这些外国酿酒师和工人们交流时缺乏必要的翻译。要是我当时能在场偷听他们之间的对话就好了,肯定很有意思。
我本想从这些酿酒人士那儿听到更多的经验之谈,只可惜时间不允许。(杰西斯·罗宾逊:我正尽全力试图说服一到两位参赛者写个报告以作分享。)
在上午盲品的47款酒中,只有一款起泡酒表现出色,带有轻微的酵母风味,入口油润绵密,可以说酿得非常不错。(杰西斯·罗宾逊语:这款酒可能来自酩悦香槟的一家新酒庄——夏桐)
上午的六支白葡萄酒则有点粗糙凌乱。闻到的果味都类似罐装菠萝,品酒笔记中最常用的描述词汇只能是“梨型糖”。有些酒着实寡淡,而且又带着股奇怪香味和发苦的酚化合物味道。
我们品尝了五轮红葡萄酒,我并不清楚它们被如何分类,但以下是我的大致印象:
迄今为止,我一共参加过六场以宁夏酒为主题的盲品会。我确实发现当地的酿酒师在不断总结过去的教训,也要感谢杰西斯女士和其他国际酒评家及酿酒师的积极参与(杰西斯·罗宾逊语:请见我文章《迎头赶上的中国葡萄酒》)说实话,在前几年有很大一部分宁夏葡萄酒瑕疵明显,乏善可陈,有的带有氧化痕迹,有的则还原过度或萃取过度,其他的或是有奇怪的橡木味,或是非常青涩、不成熟的果味,因此当时我不愿意把这些酒列入我的推荐名单。过去宁夏葡萄酒给我的普遍印象是“又甜又酸”,而现在则好很多。
今年的盲品会上这些缺点大大减少。尽管难免会出现口感非常奇怪的酒,但按照我的标准,整体上只有两成无法达到市场可接受的水平。总体来看,橡木味过重或多度萃取的酒已不多见(杰西斯·罗宾逊语:总算啊),只有个别几支酒出现了氧化问题,整体上今年的酒要比以前来得更加干净清爽。某些酒还是存在葡萄成熟度不足的情况,但比以前明亮得多,属于赤霞珠(或者有时是蛇龙珠)应有的清爽,而非生青的青椒风味。就我估计,大部分我们品尝的酒应当是赤霞珠而非蛇龙珠,但说实话许多酒并没有充分传递出它们葡萄品种的传统特色。也许宁夏已把蛇龙珠强调为自己的地域标签,但这是出于市场营销的考虑还是由酿酒技术因素,我还不能百分百地确定。(杰西斯·罗宾逊:))
让我对这些葡萄酒及品鉴持最大保留态度的不是宁夏葡萄酒显而易见的进步、对品质的追求,而是这些酒如何进行分销以及市场推广。除了加贝兰、银色高地、贺兰山、怡园和其他少数酒庄外,我们有幸品尝的其他葡萄酒几乎都没有任何的商业分销渠道。这些酒的市场价格几何我们不得而知,我担心的是所有这些品酒会和荣誉都成为它们迈入奢侈酒品目录的垫脚石。宁夏一直在讲要为当地酒庄建立类似1855体系的官方分级系统,这也让我非常忧虑(杰西斯·罗宾逊语:这建议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一个世纪后再谈还差不多。)中国人一直都在努力效仿世界其他国家的做法,但模仿波尔多的分级体系也就意味着要采用他们的定价策略和政策。如果宁夏希望得到中国消费者与世界的认可并成为重要葡萄酒产区的话,那么宁夏的酿酒商酒庄必须得把他们的美酒送到普罗大众的身边。但现状是:绝大部分的宁夏葡萄酒从未出现在任何一家超市、葡萄酒商店的货柜或者餐厅酒店的酒水单上。我对宁夏整个葡萄酒运作模式持保留态度,除非哪天它们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作者介绍:
马尔克斯·福德(Marcus Ford)
葡萄酒经销商葡道(Pudao Wines)总经理,在中国有14年的葡萄酒行业经验,今年初中国葡萄酒发展峰会客座品评。
相关阅读:
宁夏国际酿酒师挑战赛结果公布
杰西斯·罗宾逊: 世界酿酒风格的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