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欢庆春节的时候,澳洲墨尔本举办了全球雷司令大会,这件事容我过几天再汇报。在这要说的是会后我去哪了——毗邻的Yarra Valley。在咱们这还是隆冬时节的时候,人家却正式开始了2015年新年份的采收季。这就是“飞行酿酒师”的来源—-南北半球的忙闲恰好错位。话不多说,请小伙伴们跟随我的步伐,一起来先睹为快吧,所有照片皆是亲手而为。非专业摄影出身,不许拍砖哈!
玩西施浣纱么? 当然不是。鸟儿偷嘴乃园中大患,设放纱网价格不菲,但只要经济条件允许,酒农还是会尽量购置。有钱的全罩上,没钱的罩住最靠近树林的葡萄园外围,聊胜于无嘛。枪声不时在山谷间环绕,这又是哪家在“敲山震虎”,警告它们“闲鸟莫入”。
除了鸟儿,还要防备馋嘴的袋鼠和袋熊。今年过于干旱,逼得袋鼠只能偷吃葡萄裹腹。怎么,还想抵赖?地上的罪证已然露出颗颗葡萄籽,接着第二天又被我藤间抓个现行。 可怜的袋鼠袋熊都毫无交通意识,经常会直接撞上迎面而来的过往车辆,甚至还会跳上车前盖,令车主哭笑不得。这不,去Soumah酒庄的路上,又惊现一只已无生命迹象的袋熊。庄主说,手上活忙完这就回来埋它。
还记得她么?去年11月份庄主兼酿酒师 Sandra de Pury 刚来知味教室做了一场“澳洲的优雅”垂直品鉴会。我穿着她的靴子(防止我的鞋带入其它酒庄的病虫害,说白了就是怕根瘤蚜虫)一起随机摘取葡萄果实进行品尝与评估。有诸多分析仪可提供各类数据,但很多优秀的酿酒师一定会用自己的味蕾作为终结性的判断武器。临近丰收,每一天每个果子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最合适的酸糖平衡一经达到,葡萄采收就立刻启动了。而一个错误的决定,就会毁了一年的辛劳。把握采收时间点是成功的关键,另外就是果实的拣选。下图大家能看出下面这一串有什么问题么?
这种现象叫“母鸡与小鸡”或“南瓜与豌豆”,法语为Millerandage,通常因为寒冷、大雨或其它糟糕天气导致的坐果问题:同串中大小及成熟度不一,果实颗粒僵小无籽,严重时可导致产量骤降。
有选择性地采收优质葡萄是极其辛苦的体力活,如周扒皮的长工一般起早贪黑。我的好朋友Friz Weininger在奥地利城市里有两块葡萄园(国内由云门酒业代理),俯瞰多瑙河,风景极美,可他每年采收季之后都会大病一场。我从前不解,但真正参加过收获季之后终于深谙其中的精神重压,体力透支。
为了在太阳升起前采收凉爽低温的果实,5点左右园里已一片热闹,8点最多9点就收工了,晚上太阳落山后接着干。整个过程简直象在打仗。我拍下的是清晨8点40的收工照,从坡底拉上来最后一车霞多丽,前三个小时的果子呆在旁边的冷库里候着,马上卡车一到,就会一并被“光速”送入酿酒车间。
谁都不喜欢脏活累活。所以就有了下面这位巨无霸的闪亮登场。 如果一个熟练工人一天可以采收500公斤,那么12000公斤的葡萄需要24个熟练工人忙一整天,而机器采收一个小时便大功告成了。
还在认为机器会粗暴摇枝? 那技术早过时了。现在的最新设计都是用带着柔劲的硅胶板(就是用来隆胸的那个材质),温柔地轻晃。根据参数设置,饱满的葡萄会与母枝分离,欠佳的小果会被留下,非常智能。果皮也很少会象过去那样被撕裂,大大减少污染、氧化、发酵等问题。
不知为何,这个大怪物双侧电动储柜上下翻飞,直立倾倒果实,总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变形金刚。
最后,勇敢地为大家呈上我此生最丑的厨娘照,为的是呼吁小伙伴们酒庄访问时一定要主动穿上全身防护服并带上鞋套。
酒庄庄主们告诉我,许多姑娘们讨厌臃肿的工作服使自己显得丑胖而拒绝配合,但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严峻的事实:Yarra Valley曾经也是一片无忧无虑的净土,但几年前突然出现了根瘤蚜虫,目前已播散至6-7个酒庄。人们几乎是谈虫色变,高度警界。而象我这样“跳来跳去的女人”以及酒庄前互相借用的机械等,就是最大的传播源。
大家去澳洲的酒庄旅行时,请一起来丑胖,一起来帮助产区与万恶的根瘤蚜虫作斗争,好么?!
相关阅读:
十张图带你读懂香槟
无人机“入侵”波尔多葡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