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好喝在哪?给我100年告诉你

2016年到了,转眼生日又该来了。前不久还收到高中同学提醒,毕业9年了,抽时间天南海北的都回故乡聚一聚。

9年光景,按理来说怎么算都不短。不过有时夜里独啜,回想当年,一切却又历历在目。岁月这件事,醒着看和醉了看,确实不一样。

长短

还记得去年收到过干邑推广协会的来信,两段干巴巴的商务辞令,无外乎宣传一年一度的慈善拍卖会“天使分享”。对我来说本来过目即忘,但唯独有句话记忆犹新:

短短九年时间里,这个活动已经……

没加粗、没另一起一段、没反复出现,看来在给我写信的人眼中,9年真的很短。

2016年已至,干邑的新法规如今正式执行。现在开始每一滴用于调配XO的基酒,都需要10年以上的陈年(以前是五年半)。看来当地人觉得,想说格外老(extra old,即 XO),没有个十年太不够意思了。

不知道这是不是时间观的差别,只要知道自己的作品能安然度漫长岁月,人的时间尺度也会同样变长,近十年的工作,也可以化作一个谦逊的“短短”。

古今

去年在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亚访问,当地名庄Mastroberardino的参观室里,有套看上去格外古旧的普林尼《自然史》(Naturalis Historia)。

我询问那套书的年代,负责接待的美女很耐心的用意式英语解释:

啊,这是古罗马时代一位非常伟大的学者撰写的百科全书,这本书介绍了……

抱歉,我打断她。我知道这是老普林尼的作品,中国已经有了不错的译版,我是想问这套拷贝的时代。

噢,这套是13世纪末的手抄本,因为提到了我们产区,老庄主花了一番功夫才买到的。

如果换成如今热门文章的写法,这位姑娘的推广文案恐怕开头都不及格吧。按热文的流程,她该先告诉参观者,这是件超过500年历史的古董。

但或许在她眼中,再老的书,宝贵的还是内容。

记得之前鸡缸杯喝茶的新闻在朋友圈沸沸扬扬,有个研究瓷器朋友却觉得可惜。

“咱们虽然历史悠久,现代人看古代却总有种看外人的隔阂。一件物件,古人造来无非用的,现代人却总觉的非要做赏器,远观才算恭敬。花大价钱买了个茶杯,喝口茶反而奇怪了。”

没准,一个酒庄够老的时候,他们看古人就好像看朋友,其实都是自己人,何必那么生份。

时差

不久前,我们办了场风土大会。请来的嘉宾里中,有位巴罗洛(Barolo)的酒庄主,他微笑着说我们产区在风土领域起步很晚,一百年前才开始有人研究。

一百年,起步很晚……

我猜了很久他是开玩笑还是认真,但看其它几位来宾的反应,估计100年在这些葡萄酒人的尺度里,确实不长。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人,有勃艮第年近古稀的传奇庄主,有统计学专业的酒评家,但也有在宁夏奋斗的80后中国年轻人。

不由得让人想起木桐老庄主飞利浦男爵的那句话,

酿好酒不难,难的是头300年

总觉得,这种衡量岁月方式的差异,便是葡萄酒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时差了。

不久前一个读者提问酒杯和酒搭配的理由,我回答说“这种搭配,对葡萄酒来说,其实是40年前才出现的新鲜玩意。”

 

我们总说酒不只是饮品,也是文化、也是生活。而这种生活的乐趣并不一定非要酿酒。只要喜欢葡萄酒,或许不知不觉间,你也会接触到时差那边。

这种时差很美,就像一首诗: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

 

王鑫

前知味副主编,正在攻读WSET四级,ISG国际侍酒师协会中国早期学员之一。喜欢以轻松愉快的言辞与人分享葡萄酒中的乐趣。教授并主持过各类葡萄酒课程及品鉴会,有丰富的授课经验。毕业于浙江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作者的全部文章
添加评论

此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