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专业地描述一款酒,终于有人讲清楚了

我们赏源知味客服微信收到的酒友留言中,有一类问题相当常见:

你好,我喜欢葡萄酒,每次喝也能品出好坏来,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捷径,能帮助我提升一下描述一款酒这方面的能力?

这其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横空出世,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语言本身就包含着推理和思考的能力。碰到这样的问题,当然要认真回答。

在千变万化、微妙复杂的香气和风味面前,人类的语言其实是很苍白的。所以越是如此,越需要我们尽可能用丰富而精确的语言来描绘品尝葡萄酒的感受,帮助我们将这种体验记录下来,而且还带来了分享的可能性。

先来看一个著名的例子——在罗伯特·帕克手下拿到满分评价而一战封神的1982年拉菲,下面是1995年12月帕克重新品鉴之后的评语

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 1982

 

评分:100分

 

依旧异常年轻,这款宏大的酒(按照拉菲的标准来说也是)将会被证明是1959年以来酿造的无出其右的伟大拉菲。这款酒持续性地散发出异常浓郁而吸引人的草本植物、黑醋栗、香草、铅笔芯和雪松的混合香气;呈现出大量的单宁,和对拉菲来说非典型性的令人惊叹的力量感和集中度;而且也没有因为这个年份倾向于出产更为强劲、油厚、多汁的酒而丧失了其标志性的优雅;丰盛,饱满,同时年轻,这已然是一款卓越的拉菲了——伟大的1959年份的现代复刻。

 

适饮期:从现在-2040年

——Robert Parker 1995年12月

我们今天的文章,会逐一解读评价一款葡萄酒的五个重要维度酸度,酒体,质感,结构,香气会用到的一些表达,学习的目标是: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也看得懂别人在写些什么。读完这篇文章,要写出帕克这样生动而精准的酒评,也并非难事。

酸度

 

高酸度的葡萄酒并不一定喝起来酸……当香气充沛或者含糖量高时,葡萄酒里的酸度因为获得平衡,常常会被隐藏起来。这会让你觉得一瓶酒果香怡人,口感清爽。但假如没有足够的果味和糖以及酒精平衡,即使很少量的酸都会让酒尝起来尖酸刺激,难以下咽。

所以选择描述酸度的词汇,需要结合整体的口感是否平衡。

如果平衡,我们会倾向于选择褒义的词汇:

平衡的高酸度:清新 活跃 有力 强劲 矿质感 爽脆

平衡的低酸度:松软 柔和 内敛 纤细

如果酸度不平衡,我们则选择贬义的词汇:

过高的酸度:坚硬 尖锐 尖酸 不成熟 生硬 干瘪 酸涩 扎口

不足的酸度:呆板 乏味 疲软 松散

 

酒体

 

“酒体”(body)这个词听起来抽象,其实就是葡萄酒本身在口中体现出的厚重感。那些口感越浓郁,酸度越低,酒精度越高的葡萄酒,我们就说这款酒的酒体越厚重。反之,口感越清淡,酸度越高,酒精度低的酒,酒体就越轻盈。想象一下全脂牛奶和脱脂牛奶在嘴里带来的液体重量感区别,你就能明白了。

大多数描述酒体的词汇,看上去都在描述身材。用起来也很简单,从瘦弱的瘦子到健康的瘦子,再从灵活的胖子到笨重的胖子……过瘦指的是很寡淡松散,过胖则是油腻呆滞。鉴于大家平时对于描述身材的形容词都很敏感,哪些词是褒义哪些是贬义不需要解释了:

 

结构

我们常称呼那些精心烹煮的食物在味道上会有“层次感”,当我们去演出现场或者用足够高大上的设备聆听音乐时,那些乐曲会产生“立体感”。葡萄酒和茶叶或者咖啡也是同样——当各种风味按照不同的顺序纷至沓来时,也会给我们呈现出这种与时间有关的结构秩序感

描述结构感的词汇,听上去通常像是在描述图形或建筑,比如大家经常听到的“线性”,以及下面这些许多词汇:

当然,描述结构感时,一两个精准到位的词汇就好。过于堆砌辞藻的话,除了华而不实,其实看上去还挺傻的。

一款酒的形状和质感,其实是特别能够携带风土信息的,值得大家重视。

 

质感

质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很多酒是否高级,以及内生性由风土而非工艺带来的独特品质,都体现在质感之中。决定质感的既有酒液的粘滞性,饱满度等方面;但在红葡萄酒中主要由单宁来决定,也就是所谓“涩涩的”口感背后的风味物质,来自于葡萄的果皮、果梗,以及橡木等源头。所以质感在描述单宁时,除了通过涩感描述它的量低中高,单宁的质量也非常重要,因为它很难通过后天修饰来改造。

除了葡萄酒,单宁同样也是茶和咖啡的重要风味物质

 

除了收敛涩感外,单宁还有丰富的表现力,广泛涵盖触觉和味觉多个方面,专业品酒笔记里形容一款红葡萄酒质地“丝滑柔顺”,如“厚重的天鹅绒”…说的主要就是单宁。哪怕是糟糕的单宁,也能呈现出“苦涩不堪”或是“生青粗糙”等等各种各样的缺点,实在是表现力丰富。

 

大多数对质感和单宁的描述,看上去都像在说服装面料或者装修材料。当品质不佳时,我们会用比较粗糙或者生涩的说法,当感受良好时,则选择更加细腻柔滑的说法:

香气风味

 

虽然那些写着七八种香气的品酒笔记看上去格调很高,但描述香气和风味其实并没有初学者想象的那么难。至少在品酒方面,写出包含哪些香气风味其实很简单。只要仔细品尝一款酒的味道,之后选择风味相近,但生活中更常见的水果花朵或者其他东西来描述即可。

要做到这点,并不需要过人的品鉴天分或者嗅觉……反而是常去蔬果店或者香水店捕捉和记忆各种味道的人更有优势。这方面,并没有什么常用词汇可选。你只要用心品尝,找到特别具有特征性的两三种味道进行描述即可。当然,注意你选择的参照物最好比较常见,特别个人化的描述只有自己能听懂…《神之水滴》里那种有时候太过浪漫夸张的描述,偶尔为之也无伤大雅。

值得强调的是,反而是这些表层的香气和味道,比较容易单纯受到葡萄品种和酿造工艺的影响,反而不是分辨其风土身份信息特别好的观察维度。

掌握了上面五个维度,足以对一款葡萄酒进行非常专业的描述,你只要搭配上一些合适的连接词,比如“入口时、舌尖上、闻上去、尝起来”……再添上比如“余味绵长”或者“收尾短促”这样的词收尾。一篇内容丰满、措辞精准,言之有物的品酒笔记就完成了。

如果你经常品尝伟大的好酒,可以继续向“风土品鉴法”的方向再深造,未来我们有机会再深入介绍这套更针对风土好酒的语言体系。

末尾再多强调一句,做品鉴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形象具体地让他人如同亲尝、感同身受,或者让未来的自己,能够唤醒重温当年这支酒的美好回忆,如果只是当作辞藻堆砌和夸夸其谈的装杯工具,就太可惜了。

知味精选推荐的高性价比口粮酒款和珍稀名家配额可以点击这里查看

© 知味葡萄酒

任何关于酒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添加客服微信获得帮助

添加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知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