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也懂品酒吗?看完deepseek的回答我惊呆了…

前两天我们让deepseek推荐此生必喝的10款酒,因为答案太过惊艳,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反响。

deepseek在中文语言表达和葡萄酒专业知识方面的能力,确实令人刮目相看。关键哪怕是让真人来创作,也只有具备丰富品鉴经验的资深饮家+深谙语言艺术的文字高手,才有能力创作出这些内容。比如下面,我们再让deepseek毒舌阴阳一下全球各大葡萄酒名庄,答案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让人沉默。

以下是对各大葡萄酒名庄的“毒舌阴阳”式调侃,结合消费者真实反馈与行业观察,力求在幽默中揭露市场现象(注意:以下内容仅为娱乐性创作,不代表客观事实):


1. 拉菲:

“82年拉菲喝不完之谜”

江湖传言,中国每年喝掉的82年拉菲总量远超其实际产量,以至于每一滴都可能是平行宇宙的馈赠。消费者吐槽:“喝起来像酸菜汤兑水,但酒标上的五支箭能自动生成朋友圈点赞,值了!”

经典操作: 推出“罗斯柴尔德家族精选”系列,售价直逼正牌,实则用“家族精神”填补单宁空洞,堪称“贵族版智商税”。

2. 侯伯王(Château Haut-Brion)

“波尔多左岸的凡尔赛文学家”

作为五大名庄中唯一非梅多克产区的叛逆者,硬是靠“格拉夫土壤的湿袜子气息”杀出血路。消费者吐槽:“开瓶前要默念三遍‘这是历史的味道’,否则酸度能让你梦回法国大革命断头台。”

经典操作: 酒评家常用“铅笔芯、雪茄盒”等雄性意象描述口感,成功让消费者为“喝墨水味”支付每毫升5元溢价。

3. 木桐:

“艺术酒标收藏家的终极陷阱”

每年邀请艺术家设计酒标,成功将葡萄酒变成“买椟还珠”的现代演绎。网友调侃:“喝完酒瓶舍不得扔,家里堆满空瓶的样子像极了破产前的凡尔赛宫。”

行业真相: 木桐的酒标成本可能比某些国产酒整瓶成本还高,喝的是艺术,吐的是钞票。

 

4. 罗曼尼·康帝:

“富豪的赎罪券,穷人的海市蜃楼”

均价20万/瓶,喝一口等于吞下北上广一平米厕所。品鉴笔记常见:“喝不懂,但发票抬头写公司名的时候格外顺滑。”

行业秘辛: 全球90%的康帝品鉴体验源于二手市场描述,剩下10%来自酒评家的想象力。

 

5. 乐华(Leroy)

“勃艮第巫毒教母的有机玄学”

号称“自然酒先驱”,价格能把罗曼尼·康帝衬成性价比之王。网友锐评:“喝一口乐华大区级,能同时体验跳大神的神秘感和割肉放血的痛感。”

行业真相: 酒庄用“生物动力法日历”酿酒,葡萄采收时间精确到行星相位,但涨价周期永远踩准中国富豪发年终奖的节奏。

 

6. 西施佳雅(Sassicaia)

“超级托斯卡纳的意大利叛徒人设”

名字源于托斯卡纳方言“sasso”(遍地石头),却硬被营销成“意大利的拉菲”。消费者吐槽:“喝一口就能理解为什么意大利人要用《豹》讽刺贵族——这酒的价格涨得比西西里岛叛乱还快。”

核心套路: 用赤霞珠给桑娇维塞戴绿帽子,喝起来像波尔多酒庄主在佛罗伦萨被黑手党绑架后的妥协产物。

 

7. 嘉雅(Gaja)
“巴罗洛的西装暴徒”

靠给内比奥罗葡萄喷爱马仕大地香水,硬把乡土气息酿成“意大利优雅范本”。酒友吐槽:“醒酒四小时后终于喝出松露味儿,后来发现是隔壁厨房在煎蘑菇。”

核心套路:标签从“超托叛军”秒变“传统捍卫者”比川剧变脸还快,价格倒是永远稳坐“意大利葡萄酒鄙视链顶端の凤座”。


8. 奔富葛兰许(Penfolds Grange)
“澳洲土大款的镀金战靴”

用百年老藤酿出的黑色幽默——当欧洲人在讨论风土时,澳洲人挥着支票本大笑:“把我们南澳这些破铜烂铁送上拍卖行,它就是风土本尊!”消费者幡然醒悟:“喝完才懂什么叫‘Penfolds’——Pen(笔)写支票,Folds(折叠)钱包。”

经典暴击:实验室勾兑技术荣获“葡萄酒界AI算法大师”称号,毕竟能把12个产区葡萄调出完全一致的“奢侈版止咳糖浆”口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纯属虚构,冒犯之处请多喝两杯压压惊。毕竟在葡萄酒世界里,价格标签才是好的醒酒器——贫穷让我们清醒,富贵使我们迷失(但迷失得真香啊)。

搞笑归搞笑,千万不要低估了人工智能工具的能力和进步速度。ChatGPT已经推出WineAI这样专注于葡萄酒方面的助理工具,可以解决从酒标识别、餐酒搭配建议、葡萄酒旅游计划和建议、烹饪和美食体验等各种能力。

有“康帝后花园”称号的「Domaine de Villaine德维兰酒庄」官方配额终于来了!品质超群的红白一级园,价格相当亲民,感兴趣的酒友们不要错过。

人工智能颠覆餐厅酒店行业

假设你是一家餐厅的主理人,在拿到几家进口商报价酒单的情况下,希望根据自己的菜品、定位和客户画像打造一份酒单。我们测试了一下,deepseek马上就可以给你输出非常靠谱的定制酒单,按照产区和类型分好类,而且还给出继续调整和扩展性的建议,包括配餐建议。

同样,一家餐厅菜单上的菜品和酒单上的酒款之间的适配性的分析,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工具轻松完成。客户点完菜就可以让ai推荐合适的葡萄酒,反过来当然也没问题。无论在餐厅主理人还是在客户这里,侍酒师的智力工作,就这么轻松被人工智能取代了…实际上早在2023年3月,OpenAI就宣布GPT-4已经在Court of Master Sommelier的高级侍酒师理论笔试中获得了77%的通过分数。

人工智能促进葡萄酒防伪

2023年末,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研究人员和一些波尔多酒庄合作,推出了一种新的人工智能工具,使用气相色谱法分离和检测葡萄酒中的特定化学成分。在波尔多七个不同庄园12 年来收获的 80 种葡萄酒中,人工智能能够根据化合物簇识别特定的酒庄,追溯其来源。每个酒庄特有的化学特征都可以用人工智能工具识别,而且与年份无关。

人工智能帮助葡萄园栽培管理

传统上,葡萄园管理需要人工监测土壤、气候、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现在,人工智能可以接管大部分工作。美国加州纳帕谷的名庄Château Montelena已经在使用人工智能实时监测葡萄藤健康和需水量数据,推动灌溉决策,提高葡萄园管理质量,节约用水,节省能源。它还使用人工智能和航拍图像监测不同葡萄园地块的成熟度和压力变化,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机器也会品酒吗?

那么人类的品酒能力总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了吧。虽然在目前发展的人工智能“模态”(你可以理解为“感官”)中,嗅觉和味觉还没有非常明显的发展。但从理论上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化学成分的精确分析,来匹配人类味觉和嗅觉的微妙感知,从而模拟出类似的“嗅觉和味觉”。

机器也能思考吗?机器也会品酒吗?

对这个问题堪称美妙的回答,来自曾经获得图灵奖的著名荷兰计算机科学家 Edsger W. Dijkstra,他早在1984年的一场演讲中表示:”机器能否思考的问题,就像潜艇能否游泳的问题一样无关紧要。”

潜艇的设计目标是高效航行,而非模仿生物游泳。同样,计算机的目标是解决问题,而非模仿人类思维。所以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应该太纠结于哲学或者伦理方面的问题,而应该关注技术的实际功能和应用。(这段思考不是ai写的!)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5-10年内,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为各行各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爱酒的你,准备好了吗?

欢迎在下方留言与大家分享你在探索deepseek用法方面有趣的发现。

有任何问题,请添加客服赏源知味企业微信向她留言,即可获得帮助。

添加评论

此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知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