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口水流一地的八部电影

电影和美食美酒同样,都是构成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知味的读者中有70%的人同样是电影粉丝。好戏和好菜,都能够充实我们的灵魂,所以一部关于好菜的好戏,看起来也该格外津津有味。

中式家宴

饮食男女 (1994)

父爱三叠,是以为家。片头老朱独自忙活着,鸡鸭鱼肉,洗切蒸炒,巧手上的各种动作有条不紊,最后一一端上冰糖坛子肉、梅菜扣肉、蟹粉小笼、清蒸螃蟹、南瓜盅,为三个女儿准备了一桌团圆饭,岂料到她们各怀心事,一个个预谋着要搬出老屋,各立门户。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饮食是生存的必需,男女包含着情与欲,皆是自然负于人的原始本能。亲情友情爱情,纠缠着红尘男女,让人欢喜让人忧。就像老朱的三个女儿,当然还有他自己。就像他说,“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备好了再下锅。”

塑料蔬菜

美食家(法国)
L’aile ou la cuisse (1976)

优秀的喜剧总是离不开讽刺。七十年代的电影,反对的是快餐式的食物生产方式,揭露了人造鸡肉、塑料蔬菜、流水线组装的套餐。法国著名演员德菲耐(Louis de Funès) 经典喜剧似乎是一个寓言,令人笑过之后不得不反思,四十年后的中国,这些曾经被夸张的黑暗桥段不正在上演吗?

人肉

黑店狂想曲

大楼外是一个破碎的、人人自危的世界,大楼内则是一个吃人的世界,也住着许多古怪的群体:寻觅人肉目标的屠夫、想要自杀的女人、永远在切割罐头的兄弟、养蜗牛青蛙的老头,外来的即将成为屠夫囊中物的小丑、爱上小丑的屠夫女儿。鲁迅先生说:“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地中海番茄酿

爱在午夜降临前

维也纳,巴黎,伯罗奔尼撒假期,18年弹指一挥间。机场送走与前妻的儿子,作家载着一对双胞胎女儿和老婆回到朋友的宅院。男人们带着孩子去海里游泳,在耀眼的阳光里讨论作家的书,女人们从园子里摘西红柿,在厨房谈笑风生准备一顿精彩的晚餐。寻常的假期下午,导演给了这顿饭足足17分钟,主菜是20岁30岁40岁70岁的爱情,里面上演着每一个观影者的青春。虽然阳光底下并没新鲜事,但每一个稀疏平常的小片段都令人动容,尤其是白发老太太怀恋她逝去的丈夫,作为《爱在黎明破晓前》和《爱在日落黄昏时》的姊妹篇,为三部曲画了一个美丽的句号:

He appears, he disappears, like…sunrise, or sunset, or anything so ephemeral.
他到来,他逝去,他就像日出日落,就像任何稍纵即逝的事物。

Just like our life, hmm? We appear, and we disappear, and we are so important to some, but we are just… passing through.
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吧……我们来了,然后消失,我们闯入了别人的内心,却只是一名过客。

港式小吃

盲探

只有小编一个人觉得这是部美食片吗?!刘德华饰演的警界高手庄士敦虽然眼盲,却不差口福。这位庄Sir不仅热爱鲍鱼、帝王蟹、鱼翅这类高级货,也贪恋臭肠、肉脯、鸡脚这些地摊美味。有次和郑秀文出去探案,要去五个不同的地方,郑秀文问先去哪一个,刘德华斩钉截铁地说:“元朗!元朗吃的多嘛!”

苏州名菜

美食家(中国) 1985

“改造这么多年,还不改尖挑的口味。”革命是革不掉大众百姓扎根在味蕾上、萦绕在唇齿间的渴望。一个“没什么一技之长”的吃货真正传承了苏州美食,避免了在极左思潮下对传统饮食文化“反吃喝、不做名菜、大众化”的洗白。

阿拉伯烩饭Cous-cous

谷子和鲻鱼
La graine et le mulet (2007)

6

咋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片名,其实深具涵义:谷子是做北非名菜古斯古斯(cous-cous)的食材,代表了片中老人的故乡;鲻鱼则代表了老人移民后,现居住的法国南部塞特港。老人餐厅里的招牌菜是加了鲻鱼的古斯古斯,暗示了一种融合的美好期望。可是加了鲻鱼的美味古斯古斯却无法调和冰冷的现实。工作了35年的老人突然失业,不甘心想开一家餐厅却在贷款上屡遭挫折,加上一家人身为移民,长期离乡背井、缺乏归属感也引发了大大小小的家庭问题。老人的餐厅究竟开起来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结尾,唯一吃到古斯古斯的居然是街边的一个流浪汉,而所有坐在餐厅里的食客,不管有多尊贵,全都饿着肚子。这是一种正义的声张还是对现实的讽刺呢?

介绍一位知味的朋友:

要有电影

一群热爱影视的年轻人创建的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立志成为海内外电影人以及影迷交流的平台。定期发布新鲜辛辣的影视评论,推荐最新的海内外电影资讯和新奇特别的电影。

搜索微信号:Be_Cinephile 或者: 要有电影

添加评论

此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1条评论
张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