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多1855列级庄委员会
与知味首次联合举办
为爱酒和专业人士专属定制的高端酒庄游
6天时间,带领大家
深入拉菲、拉图、木桐、玛歌、侯伯王
五大名庄探访风土
与12座顶级名庄的传奇相遇
今年7月,知味携手波尔多1855列级庄委员会,为葡萄酒爱好者们奉上一场终生难忘的波尔多顶级名庄风土之旅。
160多年来,1855年制定的波尔多官方分级在世界葡萄酒历史上一直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是诸多葡萄酒爱好者心目中难忘的经典。这次知味风土游学也是波尔多1855列级庄委员会首次与中国葡萄酒媒体和教育机构合作推出的官方葡萄酒游学。
在游学结束后,团员Mia写了近两万字的游记,授权知味葡萄酒杂志发布。因为文字和图片非常多,我们将游记分为四篇,为大家呈现。
本文为第二篇,为大家带来拉图酒庄 (Chateau Latour)、拉菲酒庄(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德达侯爵酒庄(Chateau Marquis de Terme)三座顶级名庄的游历体验。希望大家可以从她的文字中感受到这种对葡萄酒的热爱和对风土理念的认同。
查看本系列其他游记,请点击下方链接:
波尔多“朝圣”之旅
拉图、拉菲、德达侯爵篇
文 | Mia Zhang
第三站
永远屹立的塔楼
拉图酒庄 Chateau Latour
从巴特利酒庄驱车仅仅5分钟,就来到了本次旅途的第二家1855分级的一级庄——拉图酒庄。之前提到过,拉图酒庄的所在地由于俯瞰吉伦特河,在百年英法战役中是守护波尔多的桥头堡。不过时过境迁,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酒庄标志性的塔楼已不是当年的圣-莫贝尔塔(La Tour de Saint Maubert),而是17世纪修建的鸽子楼。

鸽子楼被成片的葡萄园所环绕,并且真的仅距离吉伦特河仅百米之遥。后来经过讲解我们了解到,拉图酒庄总种植面积达约93公顷,其中47公顷为原始园,被细致地分成了70个地块,平均藤龄都要达到 60岁!同时,拉图酒庄还是所有一级庄中种植赤霞珠面积最大的,高达总种植面积的80%。

2016年将是拉图的第一个有机年份,并且酒庄还在不断实验和发展生物动力法,目前生动法所涉及的种植面积也已达到了23公顷。

事实上,探访波尔多列级酒庄的乐趣之一就在于每到达一家酒庄,就可以领略到这家酒庄与别家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装饰个性。拉图酒庄的大门相当宏伟(不知道为什么让我想起了电影“侏罗纪世界”的主题公园大门…),而走进大门便是一个通向庭院的走廊。走廊左侧由玻璃镶嵌,走近一看,原来是容纳着一排排不锈钢桶的酿酒室。

径直继续向前,四四方方的庭院竟然有着一丝东方建筑风格的意境氛围。当然随着之后的参观,我们不由一次次赞叹,拉图酒庄真是一家不失艺术气息的设计空间——充满了现代艺术的欢迎中心,可以随时变身成晚宴场地的熟化室,如舞台般绚丽的酒窖(最老的藏酒可以追溯到1863年),整齐划一的装瓶车间,还有仿佛置身于葡萄园中的玻璃品酒室,不禁让人感慨在拉图品酒同样是对视觉的无比享受。





在现代装潢的外表下,拉图酒庄还积极拥抱科技化的酿酒技术。拉图酒庄紧随侯伯王的脚步,成为波尔多第二家使用不锈钢罐发酵的酒庄,并且采取分块酿酒。通过一个主控台,酿酒师可以随时掌握和调整每一个桶的温度,并查看不同桶内的酒精发酵情况。



此次探访拉图,我们由低到高分别品鉴了2012年的拉图波亚克(Pauillac de Latour)、2011年的拉图堡垒(Les Forts de Latour)和2004年的拉图酒庄(Chateau Latour),三款的酸度都非常好。
考虑到拉图的主牌酒一般都要陈年10到15年后才会到达最佳的饮用时间,所以04年的Chateau Latour已经开始发展出皮革与烟草的味道,但清新的酸度仍然使其保持活力,悠长的余味不禁让人相信再过一些时候开启口感会更加圆润。


至此,第一天的酒庄游览告一段落。当大家驱车60多公里重新回到波尔多市区时,这座城市仿佛才开始一天的喧闹。7月的法国天黑的真是出奇的晚,晚上9、10点钟的街道却像极了下午6点。

时差已经将我打败,大家踏入一家日法结合的日本料理店,新鲜可口的吞拿鱼配上生津的柚子汁和甘辣的小萝卜苗为这充实的一天画上了最完美的句号。

第四站
金字塔顶的神坛
拉菲酒庄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世界上还有第二个比拉菲更加出名的酒庄吗?我相信答案是否定的。无论你是否喜欢拉菲酒的风格,拉菲都是一个传奇般的名字,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任何分级的最顶端。

在整个参观中,酒庄也无不散发着这种王者气派。由于是第二天行程中的第一家参观酒庄,即使大家一早8点就全部集合出发,却还是没躲过波尔多的早高峰,以至于我们比预计参观时间晚了30分钟。
但就当大家匆匆走过拉菲古堡径直跟随酒庄代表来到酒窖入口时,我还是被成片成片占据着波亚克最好坡地的葡萄园和宏伟的城堡所深深吸引。以前都是在酒标上瞻仰这座举世闻名的城堡,但那一刻仿佛传说变为了现实。


拉菲酒庄拥有着在所有列级庄中最大的种植面积,达112公顷,其中赤霞珠种植面积达70%。绝世佳酿的背后当然少不了最好的地块:拉菲酒庄所拥有的种植土壤可以分为5层:依次为大砾石、小砾石、石灰岩、黏土和沙土;加之凹凸起伏的地形,拉菲代表着这快地区所能给予的最好风土。


不过最让人震撼的还属于酒庄的酒窖。其中一个酒窖于1850年修建,算是酒庄中的老窖:斑驳的墙壁和不用空调就可以保持的天然湿度和温度让这里又暗又深(常年保持在14℃,80%的湿度)。如果我没有听错,酒窖内最老年份的酒应该是1797年,需要每隔20到35年换一次酒塞,并适度加二氧化硫。



另一个酒窖,同时也是我们此次探访品酒的地方就更为传奇了:巨大的环形广场,由15个巨型柱子支撑起的穹顶宛如一个葡萄酒神殿,而这样的天才设计由西班牙建筑大师里卡多·波菲尔(Ricardo Bofill)于1988年设计完成。

帅气的讲解员Nicholas非常敬业,为了让我们所品鉴的2007年份拉菲达到最好的状态,他一大早8点就开瓶醒酒了(品酒时间约为早晨10多)。而由于酒窖内光线非常暗,Nicholas需要点起蜡烛照明,队伍里的女生们(当然也包括我)都直呼浪漫!

果然,顶级名庄的风范不得不让人惊叹:荡漾在唇齿间优雅的单宁释放着醉人的黑醋栗、雪松、烟草、咖啡风味,让人感到无与伦比的平衡与和谐;回味几分钟过后还非常明显,嗓间萦绕着薄荷的清新。这是一次大家都感慨一瓶太少,吐酒桶形同虚设的品酒经历。

或许,拉菲的魅力就在于它不仅书写着岁月的沉淀,更通过稳定的品质展现着几个世纪以来每一任酒庄主人的智慧凝聚。


第五站
来自玛歌的一股清流
德达侯爵酒庄Chateau Marquis de Terme
还未从拉菲酒庄的震撼中抽身出来,我们便沿着吉伦特河南下来到了位于玛歌地区的四级名庄德达侯爵酒庄。

酒庄的命名起源于1762年,德达侯爵家族因战功卓越而获得此贵族头衔。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 1787年对波尔多的早期酒庄分级中就有德达侯爵酒庄的名字。
酒庄自1935年以来一直由塞内克劳兹(Seneclauz)家族拥有,并且在管理方面酒庄主人始终秉承着用人不疑的原则,在过去的100年来德达侯爵只聘请过四位总经理,而此次探访我们非常有幸能见到现任总经理吕多维克·大卫先生(Ludovic David)并与他共进午餐。
自从2009年接管酒庄以来,在吕多维克先生的带领下酒庄从运营,到葡园种植,再到酿酒技法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


酒庄目前拥有40公顷的种植面积,包含60%的赤霞珠、33%的梅洛和7%的小维多。为了得到更柔和的单宁,酒庄采用压帽发酵,接近勃艮第的风格。
不过最有趣的是酿酒室内摆放的蛋型水泥桶,目的在于让酒液保持更新鲜的果味:这些蛋形水泥桶内形成气囊,增加酵母活性,从而让酒液拥有更浓郁的风味;同时为了增加酒的结构感,酒庄会使用杆子均匀搅动酒桶内的沉淀物。


吕多维克先生是一个非常喜欢分享的领导者,在我们的探访期间,酒庄正在升级自己的接待空间,希望未来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更舒适的参观环境。

午餐的房间优雅但不失温馨,但吕多维克先生的热情好客更是让整个午餐难以忘怀。他带病出席午餐,并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经营理念:一直以来,酒庄的葡萄酒都代表着玛歌产区的典型性,优雅、柔和;不过新酒往往需要陈年后才能充分释放出层次和复杂感。但今天的德达侯爵在吕多维克先生的带领下,不仅保持了出色的陈年能力,也同样可以在新年份下果香芬芳,优雅平衡。


午餐的香煎鸡柳和芝士盘都非常美味,大家都意犹未尽,好客的吕多维克先生为了让大家尽兴,还特别拿出了1995年和1975年的主牌老酒供大家品鉴!
其中1975年的德达侯爵是直接从酒窖里拿出来的,据说余量只剩下60多瓶,而1975年又是被公认为酒庄的极品佳酿:砖红色的酒液颜色,刚倒入杯中短暂的氨气味道瞬间转变为红果和类似于胡辣汤的味道,依旧坚挺的酸度和如丝绸般柔滑的单宁仿佛都在诉说着这瓶老酒背后不平凡的历史。



好了,这次的波尔多之旅就先介绍到这里啦。喜欢这篇游记的话,请继续关注接下来的文章,还有很多旅程中精彩有趣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下一站,玛歌酒庄!
查看本系列其他游记,请点击下方链接:
作者介绍
Mia Zhang
WSET三级,现任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CMB)第二十五届中国区新媒体推广和运营负责人。曾旅居英、美国9年,毕业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系M.A。
文 | Mia Z.
图 | Mia Z.、Virginia、莎伦
编辑 | Daniela
© 知味葡萄酒杂志
你也想来一次这样的“朝圣”之旅吗?
知味每年都会举办为爱酒和专业人士专属定制的高端酒庄游学活动,目的地不仅有波尔多,还会有勃艮第等优质葡萄酒产区等着我们探索。
如果你还有心仪的产区,可以留言里告诉我们。如果想报名明年的游学,请加知味酱微信:
知味酱
微信号:zhiweijiang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