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大概只有湖北给早饭前冠有的动词是“过”,我们常说过生日,过春节,似乎只有需要隆重对待的日子才需要“过”,这足以体现出当地人对于早餐的态度。
这其中,过的最有滋有味的当属武汉。
武汉是个港口城市,码头工人卖的是体力,早餐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肩负起能提供一整天的热量重任,因此高碳水的面类和油炸食品格外受到偏爱。对于按件算工钱的工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早餐最好还能吃起来方便,直到现在,你走在武汉的街头,还能看见站着吃、蹲着吃、甚至一边赶路一边吸溜热干面的人。
过早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油炸类和粉面类,我先报个菜名:三鲜豆皮、热干面、重油烧麦、糊汤粉、面窝、油饼、鸡冠饺、糯米鸡、牛肉粉、清酒、蛋酒、糊米酒……
馋了吗?
热干面
作为一个非武汉人,我对于热干面最早的印象来自学校门口的流动早餐车。当时是寄宿中学,学校的食堂完全满足不了十六七岁的少年,于是走读的同学便肩负起早餐外卖的职责,其中下单数最多的就是速食热干面。于是早读的时候,教室里总是弥漫着散不开的芝麻味。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将热干面和麻酱拌面画上等号,直到我读到了池莉的文章“…一柄长把竹蔑笊篱塞了一窝油面,伸进沸水里摆了摆,提起来稍稍沥了水,然后扣进一只碗里,淋上酱油、麻油、芝麻酱、味精、胡椒粉,撒一撮葱花…”
原来热干面这么生动。
最讲究的热干面用的是芝麻油调的黑芝麻酱,白芝麻次之。面是碱面,先煮至八成熟,用熟油拌匀,吃之前抓一把放入沸水汆烫,快快的把调料和配菜加进去,然后一阵猛拌,务必让每根面条都裹上浓郁的酱料,而酸豆角腌萝卜丁则狡黠的躲在面条间的缝隙里,带来嘎嘣脆的口感。
蛋酒&清酒&糊米酒
吃热干面一定得配上点喝的,武汉人的首选是蛋酒。此蛋酒非国外圣诞节喝的蛋酒,打眼一看更像是一碗“蛋花汤”:打散的鸡蛋用热水冲开,再加入白糖和酒酿,简单营养,一口面一口蛋酒,吃不腻,噎不着。
如果不加蛋,仅仅只是将酒酿加水煮开,就是清酒了。酒味清冽,甜滋滋的,夏天的时候来一份冰镇的,格外舒畅。
糊米酒更像是饭后甜品。湖北盛产佳藕,以藕为主角的美食层出不穷。糊米酒里的“糊”是在酒酿里加了藕粉,再来上一勺糖桂花,几颗红枣,只要几块钱,就能收获一份简单的幸福。
糊汤粉
糊汤粉绝对是心灵美的典范。第一眼看到它,我着实没胃口,但当地的朋友力荐:尝一口,你不会后悔!
鲫鱼熬汤,整整一个通宵,熬到骨酥肉化不见踪影,荞麦粉和米粉按照比例加入,逐渐成糊。捞一把莹白的圆米粉烫熟,再浇上糊汤,这就是糊汤粉。
乍看灰溜溜黏糊糊,但吃上一口就知道它是何等的鲜美。鱼肉所有的精华都熬进了汤里,胡椒得舍得放,一方面是去腥,一方面是驱寒。冬日的早上来上一碗,整个人都热乎了起来。
“干稀搭配,吃饭不累”,哪一个吃糊粉汤的人不来份刚出锅的油条呢?酥脆的油条切成小块,吃多少泡多少,这种仍旧半脆且沁满汤汁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三鲜豆皮
三鲜豆皮,武汉过早里我的最爱。
好吃豆皮店都藏在各种居民区里,即使大排长队也不会被消磨耐心,因为围观师傅做豆皮称得上一场视觉盛宴。
大米和脱壳绿豆磨成浆,师傅往大铁锅里潇洒浇上一勺,然后快速晃动几下,待豆皮定型后,就可以浇蛋液了,随着一声“滋啦”,鸡蛋的香味被瞬间激发,食客们纷纷伸长了鼻子,等的望眼欲穿:怎么还没到我?
刷完蛋液之后先铺一层糯米,再撒上香菇丁、肉丁、笋丁等,为了防止粘锅,豆皮需要在锅中不停的旋转。高潮在最后,只见师傅两手持锅,借着巧劲儿往空中一颠,豆皮烤到微焦的底就翻到了上面,切成小块,撒上葱花,就可以出锅了。豆皮是酥脆的,吃起来有微微的嚼劲。糯米依然保持了湿润黏糯,肉粒、香菇和笋丁组合更是鲜上加鲜。
生烫牛肉粉
牛肉粉全国各地哪儿都有,但武汉的生烫牛肉粉在别处可吃不到。
“生烫”就是将经过腌渍鲜牛肉在滚水中快速汆烫,最大限度的保证鲜嫩的口感。这非常考验师傅的手艺,时间短了烫不熟,时间久了肉老了,这碗粉的精髓也就没了。除了牛肉,常见的还有牛腰、牛肝、牛百叶等,当然,如果每种都想试试,来上一碗“三合一”总错不了。
米粉爽劲,高汤上浮着一层红油。看着辣,吃着也辣。四月底的武汉已经很热了,我坐在风扇边吃的直吸鼻涕,而旁边的本地人则慢条斯理的又挖了一勺辣椒酱。好吧,吃辣果然是一种带有地域属性的技能。
重油烧麦&油饼夹烧麦
尽管烧麦是一个贯彻南北的美食,但武汉的烧麦一定会让你惊喜,它跟所有地方的都不一样。
武汉的烧麦咬开第一口,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胡椒香,大概即使你重感冒,咬一口鼻子也通了。之所以叫“重油烧麦”,是因为在馅料里一定要加上猪板油,在蒸煮的过程里,猪油逐渐融化,包裹住米粒,这个操作和灌汤包有点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同样是糯米烧麦,但它与我们惯常吃的并不相同,米粒松散,并没有被压紧,而是浸润在肉汁里,十分湿润。
武汉人还发明出了一个非常逆天的吃法:油饼夹烧麦。油饼被开膛破腹,结结实实的往里面塞上4个烧麦。到底为什么会诞生这种吃法?这个问题很难想明白,但答案又显而易见:好吃,这就够了。
鸡冠饺&面窝&糯米鸡
武汉人酷爱油炸,不管是啥,放进油锅里炸一遍,一定能诞生意想不到的美味。
鸡冠饺,因为形状像鸡冠而得名。地道的鸡冠饺要用老面来做,再打碱调和酸度。揪成小块的面团包上肉馅,慢慢拉大,轻轻下锅。
和鸡冠饺摆在一起卖的还有面窝。大米和黄豆磨成浆,加入葱花和盐调味。师傅左手持特质的扁勺,右手捞起面糊倒入,勺底在面糊中间轻盈的划过(这个就是面窝中间的洞)。炸好后的面窝外皮酥脆,内里筋道,口感十分特别。
香菇、猪肉、豆干切丁,和糯米一起团成球,裹上一层薄薄的面粉下锅炸,这就是糯米鸡。这个名字迷惑了无数外地食客:糯米鸡里竟然没有鸡?不过好吃是真的好吃,碳水+油炸,武汉大概是最适合健身教练施展拳脚的城市了。
一场新冠疫情让武汉伤痕累累,但我们不应该对他失去信心。欢迎大家在评论里说说有哪些好吃的武汉小店,等疫情结束了,咱们组团去打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