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酒评家,在云南落荒而逃

世界著名酒评家,在云南落荒而逃

不久前,马兰珠——为了保持他的神秘性,我们姑且这么称呼他,读者可以随着行文透露的信息猜猜看他是谁,文末将会揭晓——遇到了一个中国葡萄酒教育者。他知道对方在中国业内的名头,也知道他对意大利酒一无所知。听着对方夸夸其谈,意大利人马兰珠既没有附和,也没有反驳,只是在实在无法忍受之后,礼貌地告辞。事后他得知,当时现场一个曾经上过马兰珠的大师课的年轻侍酒师没能忍住,径直告诉那人所说的都是屁话,而且竟然敢当着马兰珠的面大放意大利酒的厥词。

 

世界著名酒评家,在云南落荒而逃

“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人一定不是一个好老师。” 在马兰珠的认知里,一个好的葡萄酒教育者,要具备倾听的能力、谦虚的品质以及对事物的好奇心。

马兰珠一直保持倾听、谦虚和强烈的好奇心,这让他能在遍阅世间美酒后,依然对中国葡萄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既不轻视,也不谄媚,始终以专业的态度平视中国葡萄酒,努力发掘其中的亮点,直率地指出问题,给出建议,因而赢得了中国葡萄酒业界的认可和尊敬。

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而马兰珠这个“洋和尚”却是带着干货,来到东土大唐向中国的葡萄酒从业者和爱好者,传递真经。这个过程,虽然没有“九九八十一难”,但也如他的祖先、他的英雄马可波罗一样,无疑是一场充满奇趣的冒险。

 

马兰珠于1962年出生在加拿大多伦多一个意大利家庭,那里曾是世界最大的华人区之一,甚至他的一个发小就是中国香港人。他们一起长大,一起打曲棍球,踢足球,他也经常去发小的家里吃小笼包。

世界著名酒评家,在云南落荒而逃
多伦多港的日落
 
他从小就发现,中国人和意大利人拥有很多相似性,比如对美食的追求和对家庭的重视。“有人曾经跟我说,中国人在街上看到动植物,首先想的是怎么吃。其实意大利人也是这样。我们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猪,就会想放点迷迭香烤来吃。”而中国人和意大利人对家庭的重视、对长辈的尊敬,早已为世界所熟悉,甚至产生了各种梗。这一切都造成了马兰珠对中国的亲近、理解和热爱,用他自己的话是“中国的一切都在我的血液里。” 但是马兰珠第一次前往中国,却是要等到新世纪之后。那之前,他在为成为一个广受认可、声誉卓著的国际顶级酒评家而积蓄能量。
 
世界著名酒评家,在云南落荒而逃
老葡萄酒酒窖
 
马兰珠与葡萄酒的缘分始于1979年的夏天。当时刚满17岁的他,从父亲的酒窖里挑了一瓶1971年 Bartolo Mascarello酒庄的巴罗洛(Barolo)与朋友分享。
父亲喜欢酒也了解酒,但他从来不在家里喝酒,因为他见过太多因酗酒而毁掉的家庭。所以马兰珠从小到大在家里的饭桌上都是喝水的,只是偶尔在大聚会的场合被允许浅尝一些相当普通的葡萄酒。
这一次完全不同,“这瓶1971年的巴罗洛,在今天仍然可能是10款最好的巴罗洛之一。就算你不是葡萄酒专家,你也能意识到它的神奇。” 马兰珠相信,选中它,是命运的指引。但很快,命运再次出手。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他在朋友家里又先后喝到了1961年的拉图,和一瓶来自德国摩泽尔(Mosel)的1976年雷司令冰酒(Eiswein)。
世界著名酒评家,在云南落荒而逃
年轻时的马兰珠

 

夏天,少年,友情,美酒,这些美好的事物交织在一起,马兰珠彻底沉醉。他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葡萄酒,好奇于小小的葡萄如何能带来如此美妙的体验。

 

他开始研究起葡萄酒,把自己能买到的所有相关书籍全都收入囊中,依靠个人摸索,几乎算是自学成才。在22岁那年,马兰珠已差不多尝过了千款酒,并找到自己的最爱——意大利本土品种酿造的葡萄酒。
世界著名酒评家,在云南落荒而逃
在意大利探访酒庄时的马兰珠

 

从1980年代开始,马兰珠就已经能够为专业葡萄酒杂志撰写文章了,为美国的医疗团体和律师俱乐部指导葡萄酒课程。
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在罗马大学、哈佛大学等院校的严格医学训练。因为成绩优异,他成为第一位被哈佛医学院儿科系肠胃专业录取的意大利籍博士后,在细胞分子生物学领域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之后多年担任专业医生和加州大学UCSF医院儿科执行副主任。
医学对马兰珠来说,只是安身立命的职业,而葡萄酒才是他真正的热爱。随着在葡萄酒界的名声越来越响,可以仅凭撰写评酒文章而生活后,他逐渐减少了行医的频率和时长。现在,他已经至少十年没有上过手术台了。全身心地投入,为他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他曾任英国葡萄酒杂志Decanter的特约编辑,Vinous的高级编辑,和多家葡萄酒杂志以及网站的特约作者。他与学生合著了《葡萄酒袖珍书》最新版的意大利和阿尔萨斯章节——此书是世界上销量最高的葡萄酒指南,目前出版了43个版本,累计销量1200万册。
 
世界著名酒评家,在云南落荒而逃

酒庄参观时认真做记录的马兰珠

2005年,已经成为世界著名酒评家的马兰珠,终于等到了前往他从小热爱的中国的机会。此后,他几乎每年都要去中国,尤其是2012年他接受了一些中国葡萄酒机构的工作邀约之后,每次都要在中国驻留月余,甚至更长的时间。
世界著名酒评家,在云南落荒而逃
贺兰山下的葡萄园

 

马兰珠最初的工作是向中国人介绍世界各地的好酒,以及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中国葡萄酒的生产酿造方面给予建议。但随着对中国葡萄酒生态认识的加深,他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逐渐有意无意地加入了更多的个人旨趣和理念。
2014年,马兰珠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意大利原生葡萄品种》(Native Wine Grapes of Italy)出版,被Louis Roederer国际葡萄酒作家大奖赛授予“2015年度最佳葡萄酒著作奖”(Wine Book Of The Year 2015)”,这是意大利葡萄酒作家的第一次。
世界著名酒评家,在云南落荒而逃

《意大利原生葡萄品种》

为了表彰他在葡萄酒推广和研究方面的贡献,2015年他成为意大利著名学术学会Accademia della Vite e del Vino的正式成员,这是意大利历史最悠久的集合葡萄酒领域集大学教授和科学院院士的学会。他也因此被认为是“被遗忘的意大利古老本土酿酒葡萄品种的复兴和风土文化传播最积极的推动者之一”。
世界著名酒评家,在云南落荒而逃
Accademia della Vite e del Vino学术大会

 

众所周知,意大利是葡萄酒最古老的产区之一,然而因为追逐潮流,跟在其他国家之后亦步亦趋,其原生的葡萄品种逐渐被淡化甚至遗忘,意大利葡萄酒也因此失去了自身的个性。马兰珠通过他的学术研究、专业文章、教学影响和亲身实地对农民的指导,对扭转这一局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在同一年,第一届中国葡萄酒发展峰会召开,马兰珠受邀演讲。在这次峰会上,他被两种葡萄酒刷新了认知——一种是马瑟兰,一种是蛇龙珠。这让他强烈地预感到,中国有机会酿造出独属于自己的葡萄酒。
在此之前,他隐约看到了中国葡萄酒正在发生着和当年意大利相类似的情况。所以他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呼吁应该更加重视这些带有独特中国印记的葡萄品种,不管是马瑟兰这样原产于域外但在中国拥有了全新诠释的品种,还是蛇龙珠这样被很多人认为是专属于中国的本土品种。业内认为,正是中国引领了马瑟兰的复兴和全球性的成功,而蛇龙珠也越发受到重视——每年的5月25日设立为“蛇龙珠日”,这是中国首次为某个葡萄品种设立节日。
 
世界著名酒评家,在云南落荒而逃

知味所举办的中国葡萄酒品鉴会现场

 

他对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另一贡献,是在教育上。曾经有个酒农跟他说,在酒展上见到了他的学生。马兰珠问怎么知道是他的学生的,对方说,因为那个年轻人更加精准地指出一种葡萄的名称,只有马兰珠的学生才是被如此教育的。
马兰珠的这种态度也反映在他的文章里。他不会因为受雇于中国,就一味吹捧。看他的文章,你会经常被他一些大胆甚至有些尖锐的评论而咋舌,比如他曾说“中国的许多地区很难找到真正伟大的赤霞珠葡萄酒,可以喝,但很难令人留下印象”。但正因为此,他才获得更为广泛的信任。
他的专业还体现在,相比于那些闭门造车的理论派,他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撰写《意大利原生葡萄品种》的13年里,他实地走访了无数酒庄,看过500多种意大利本土葡萄。这种工作方式,在中国的工作中得到了延续。
世界著名酒评家,在云南落荒而逃
马兰珠在巴罗洛Barolo产区参观酒庄

 

甚至有一次,在敖云酒庄所在地云南德钦县一个村庄参观,他与一头公牛对视了几秒后,被疯狂追赶,他也飞奔出葡萄园。回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原本可爱的奶牛也变得没那么可爱了。
 
世界著名酒评家,在云南落荒而逃
但对他来说,真正的冒险其实是改变人们的观念,这意味着艰难险阻,也意味着非议和诘难。所以“改变了世界对意大利酒的看法”,成为了他人生自此最值得骄傲的成就。
在中国这些年,尽管从未如此标榜自己,但在客观上,他是不是也在做着同样的事,发挥着同样的意义呢?我们无法断言。但我们可以确信的是,他,伊安·达加塔(Ian D’ Agata),依然会不遗余力地推广马瑟兰,蛇龙珠和小芒森,也依然会不遗余力地寻找更加激动人心的具有中国特质的葡萄酒。
世界著名酒评家,在云南落荒而逃
聚精会神的Ian D’Agata
 

世界著名酒评家,在云南落荒而逃

添加评论

此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知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