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雾霾和钻研葡萄酒有哪门子关系?

柴静的《穹顶之下》:热爱葡萄酒的人会懂

报道雾霾和钻研葡萄酒有哪门子关系?

看到标题,大家一定会问,报道雾霾和钻研葡萄酒有哪门子关系?简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先别急,等我把话说完,若还不同意,再来拍砖。

经过仔细比较,你会发现报道雾霾和钻研葡萄酒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1.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柴静在回答人民网的采访时说,“大气污染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人说这个问题跨领域太多,不容易弄清楚。”

很多人都讨论雾霾,但有几个人能把它的前因后果用大众能接受的方法说清楚呢?凤毛麟角,大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雾霾问题至少涉及到政治、环保、经济等多项领域,就算是专家,也会因专业和利益的不同而说法不一,更别提像我这样的平民老百姓,要了解这个问题,一定是瞎子摸象,看不全面。

那说来说去,这和葡萄酒有什么关系?关系太大了。

先不谈报道好雾霾和酿顶级酒的深层次理念惊人的一致,我们先就事论事,现今的中国有很多人开始喝葡萄酒,还出现一批钻研葡萄酒的爱好者和专业人士。虽然入门的门槛不高,谁都可以到超市买一瓶随意喝喝,但如果你想钻研,又有几位能说清楚,还能深入浅出的呢?也是凤毛麟角!

原因一样,就是因为世界各地葡萄酒太复杂。不仅品牌繁多到有几十万种,而且口味极其丰富多彩,特别是那些被我们称为精品(市价一般在200元以上)的葡萄酒,每个牌子口味都可以不完全一样,如果加上每年因气候的不同而带来的年份特征变化,没几个人真的能完全搞懂。

正是因为葡萄酒千姿百态,难以捉摸的特性,就和我们中国的茶一样,自古以来吸引大量文人骚客的注意力,这也是其文化特性的源泉。海明威说过,世上没有比葡萄酒更复杂精妙的饮品了。

不管是那些世界级葡萄酒大师,还是顶级酒庄的酿酒师和庄主,我和他们交流时得出的结论,就是若要酿出伟大的葡萄酒,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仅至少要懂点地质学、种植学、酿造学等等,心态还要放端正,要有耐心,不骄不躁,甚至要实践、观察、总结很长一段时间才行!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我们不是葡萄酒或雾霾的专家,要搞懂这样的问题,有没有捷径?回答这个问题前,先看看柴静是怎么做的。

2.找专家

柴静说,“我深深感受到这点,担心说不准确,对现实会有妨害,找了很多专家…”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我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如果说要找捷径,那就找专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好在做新闻深度调查,柴静自己是专家,驾轻就熟,所以能做到出众的水平;她的报道一定不是完全符合事实的雾霾报道,但是近年来我所知道的最贴近事实、最有影响力的纪录片。

雾霾的成因复杂,涉及领域多,要搞懂需要请教多方面的专家,然后总结各方的观点,才有可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找专家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能找到最合适的政治切入点。不懂一点政治,在中国这个比欧洲还大的地方,是无法将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事说明白,更不可能将利益相关方拉进来一起去解决问题的。
葡萄酒也一样,不少朋友喜欢上了,喝了来自世界各地很多不同的酒,被其的变化多姿所深深吸引,如果不学习,喝得越多就越迷惑,就会提出更多问题。想搞明白,学习相关知识是最好的途径,学习最快的途径请教比你懂的人,或者请教各类专家,包括专业媒体、培训机构、酒庄庄主、酿酒师、种植学家或发酵学专家等,甚至气象、地质、文化、历史各个领域的专家对照参考。

不过,找了专家,就什么都搞定了吗?

3.就是找了专家,也没有完美,只有更好

柴静说,“…找了很多专家,但也无法保证精准,只能尽力而为。”

图片来源:businessinsider.com
图片来源:businessinsider.com

像报道雾霾这样的系统大工程,就是请教了专家,有时也无法知道所有真相。就像片中一位专家就提到,各类不同的PM2.5颗粒接触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排列组合几乎是无限多样的,没人能弄清所有的反应。

专家有时也不全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还真假难辨,好坏难分。这些大多是需要多维思考的问题,认知的准确性一般很难迅速提升。如果你想知道得更准确全面些,还需要自己来做功课。喝酒也是一样,自己多品,多学,多思考,多刨根问底,多总结,应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工作的原因,我接触了一些中外葡萄酒人士,其中包括对种植和酿造极有研究的酒农,发现就是专家也无法保证精准,而且区分葡萄酒专家和“砖家”很难,但还是有个小发现可以分享给大家,我觉得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越是真正的大师越懂得谦虚。想想也正常,如果一个人跟你说葡萄酒他什么都懂,你对他的印象必须打个折扣——因为没人什么都懂!

葡萄酒的多样性主要是由大自然决定的,大自然有太多例外,很难一概而论,因此,越懂的人越知道自己的局限,知道了自己的局限,一般情况下,会变得更谦虚点。如果你去世界上的著名产区访问,会发现不少庄主很谦虚,有哲学家的风采,会说大自然比人更有魅力和威力,事实也可能这样的。

如果把大自然作为穹顶,那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一定充满了各种酸甜苦辣,这个过程没有完美,只有更好。

4.目标一样: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报道雾霾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明白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是在大自然这个穹顶之下,追求我们和她的和谐共处。

画家:Mikki Senkarik
画家:Mikki Senkarik

至于葡萄酒,如果我们这里不讨论用纯工业方法,特别是央视曾曝光过的,那种不用一滴葡萄汁酿的东西的话;那对大多精品酿酒人来说,能酿出有当地特色的葡萄酒,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在法国后工业时代,越来越多的酿酒人明白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懒办法”不可持续!开始转向更为传统的方法来酿葡萄酒。最近三十年,至少有20%以上的勃艮第庄主放弃了使用化肥和农药,转为有机种植。不少法国葡萄酒产区其实也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包括世界顶级名庄罗曼尼康帝的庄主德维兰在内的勃艮第酒农们经常会说,我们的任务不是用人为介入的方法去创造多样化的葡萄酒,而是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并伴随和帮助每一块葡萄园来表达其本身的声音,表达的越本真越好。我想,这可能是你能听到最反时代、最“土”的,但却是最先进的葡萄酒酿酒理念。

德维兰在采收前在葡萄园里尝果以确认其成熟度,来源:DRC
德维兰在采收前在葡萄园里尝果以确认其成熟度,来源:DRC

只有淡化人的作用,我们才会对大自然有更全面的认识,才会有谦卑敬畏之心。

讲好雾霾这个话题不容易,就像要搞懂如何酿出好酒甚至是伟大的酒一样,关键在人,酒评家经常会这么评论一瓶好酒,“结构强大,复杂持久,回味绵长,高水平的平衡。”用这句话来评论柴静拍的这部纪录片一点不为过。所以,柴静一定会喜欢葡萄酒。终于绕回来了,哈哈。

如果能请柴静来拍个葡萄酒的记录片,一定会拍的非常好。事关重大,认识柴静的朋友,麻烦捎个信,谢了。

高翔

知味联合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葡萄酒文化与传统专家委员会委员。旅法近二十年,一直致力于中西方风土文化交流。 高翔拥有INSEAD商学院MBA学位。

作者的全部文章
添加评论

此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