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美食行家的你,这份书单绝不能错过!

收藏了就是看过了

居家隔离的一个多月里,我不仅苦练了厨艺,还难得静下心来看了不少书。之前知味写过葡萄酒相关书籍的推荐,今天为大家带来美食方面的,其中有科普,有图鉴,有散文,有漫画。你的美食行家修炼之路上,一定少不了它们!

雅舍谈吃

作者:梁实秋

“一年四季的吃,周而复始的馋”

大概所有美食书单都会推荐这本书,我也将它放在第一个。梁老的文字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活色生香。他笔下的每一道佳肴,似乎都能让你透过纸张闻到香味。除此之外,他还不吝笔墨的描写美食背后的故事,无论是历史由来,还是制作方法,文字风趣诙谐,既有文人风雅,又有市井百态。

这本书我常在睡前阅读,每一章都很短,三两句话,就可以吃上一份瓦块鱼、铁锅蛋、爆双脆,再来一碗核桃酪,嗯,馋了。

 

五味

作者:汪曾祺

“一个一年到头都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

第一次看汪曾祺先生谈吃,是小学课本里那篇《端午的鸭蛋》,从此吃咸鸭蛋都要认准高邮的。《五味》是一本谈吃的散文集。美食是主体,也是载体,通过一些家常菜,如萝卜、豆腐、韭菜花,汪老将那些与吃相关的世间百态娓娓道来,其中不乏一些冷隽的幽默,让人读起来会心一笑。

读汪老的文章,时常会觉得像在听一位长辈回忆往事。他的文字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有些絮絮叨叨,聊完了正事儿后总要来一句:看,这美食和文学也是密不可分的!

随园食单

作者:袁枚

“凡事不可苟且,而于饮食尤甚”

清代大文学家袁枚的“私人菜谱”。全书共十四单,据考证至少记述了326种南北菜肴饭点。全书可以总结出俩字:讲究,“小炒肉用后臀,做肉圆用前夹心,煨肉用硬短勒”,“蒸鸡用雏鸡,煨鸡用骟鸡,取鸡汁用老鸡”。

虽然成书年代已久,但书里的很多做法仍可以被复刻,除此之外,它还记录了很多失传的民间料理,是十分珍贵的饮馔史料。

梅酒香螺嘬嘬菜

作者:谈正衡

“舌尖上的江南”

一本书名读起来就让人很有食欲的野味话本,说是“野味”,其实更多的是一些江南常见的食材,全书共六十八篇,有香椿、茼蒿、马兰头这种野菜,也有河豚、鲥鱼、鳜鱼这种江鲜。

作者生长于长江边,对于四季的吃食有自己的一番心得体会,这更像是一本私人饮食札记。他笔下的江南是有滋有味的,每每读起总让人按耐不住,想立刻丢掉手头的事情,去赴一场江南的舌尖之约。除了美食,这本书里还穿插介绍了一些地方民俗,当成一本地方志来阅读也挺有趣。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

作者:  [日] 水上勉 译者:郑民钦

“从一无所有的厨房‘榨’出菜肴,品尝四季的味道”。

水上勉是日本作家,斩获过谷崎润一郎奖、川端康成文学奖等众多奖项。早年间在寺庙的生活经历影响了他对于生活和饮食的态度,机缘巧合下,他住进轻井泽过了一年的山居生活,并学习记录了如何用最朴实自然的食材制作料理。

这本书一共分为十二个章节,每一章节讲述一个月份。作者依照天时,自耕自种,土地里有什么,就吃什么,五月是竹笋,六月是梅子,九月是松茸,十一月是栗子……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当下,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思考也许不仅关于食物,更关于自身。

 

蔬菜教室

作者: [日] 内田悟 译者: 曹逸冰

“应季蔬菜料理完全指南”

这本书分为【春夏篇】和【秋冬篇】两册,一共展示了47种应季蔬菜的料理方法,详细的介绍了每种蔬菜要怎么洗、怎么切、怎么烹饪、 怎么保存。作者曾在法国学厨,后来成为料理店的主理人,还当过蔬菜店老板,可以说是既有丰富的经验,又有充沛的知识。

两本书加起来一共呈现了近两百道不同的蔬菜料理,对于喜爱烹饪,特别是日式料理的朋友,看完后应该会收获不少启发。

 

食物与厨艺

作者:[美] 哈洛德·马基 译者: 林慧珍

“最佳食物类参考用书”

它可以说是美食届的经典书籍了。一套书有三本,分别为绿色的蔬·果·香料·谷物、蓝色的面食·酱料·甜点·饮料和橙色的奶·蛋·肉·鱼。作者分门别类梳理了各个食材、技法背后的科学,内容涵盖了化学、物理、生物,让读者明白一个食材为什么美味,一道菜为什么要这么烹饪。

因为是英译中,会有一些单词翻译过来不够准确,大家有机会可以看看原版。这套书唯一的缺点就是几乎全是文字,没有配图,读起来会稍显枯燥无味,所以我会把它当做一本工具书来使用,如果你想要轻松一点的“百科全书”,不妨试试下面这本。

 

食物信息图

作者: [英] 劳拉·罗 译者: 王尔笙

“看得见味道的食物百科”

一本看了会让人开心的美食图鉴。作者在英国从事饮食方面的写作已有十余年,在这本书中,她将搜集积累的食物知识融入200多张各不相同、逻辑清晰的信息图里,像是为读者烹调了一道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易于消化的知识佳肴。

如果你对于美食知识的深度没有要求,而且十分喜爱系统、机构化的整理,这本书会非常适合你。里面每一章的图片都十分有趣,且充满了想象力,因此也很适合和家里的小朋友一起阅读。

 

品尝的科学

作者:[美] 约翰·麦奎德 译者: 林东翰 / 张琼懿 / 甘锡安

“从地球生命的第一口,到饮食科学研究最前沿”

一本有关人类味觉的奇妙物语。你是否也好奇过,为什么咖啡那么苦,却有那么多人要“自讨苦吃”?同样的食物进了不同人的嘴,为何感受会差很多?辣的刺激其实是种不适感,人类为何情有独钟?这些问题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虽然是一本正儿八经的科普读物,但它的行文却非常活泼,兼具科普性与可读性,翻译的也不错。

 

食物语言学

作者: [美]任韶堂 译者:王琳淳

“食物的来源不是座孤岛”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不要被这个名字吓到,其实它写的十分浅显,是一本娱乐性大于科普性的读物。这本书从“如何看菜单”说起,介绍了与食物相关的语言、文化、历史和社会习惯,比如为什么番茄酱叫ketchup?高级餐厅里菜单有什么秘密?用来形容食材的单词在发音上是否会对人产生心理暗示?

如果你的英文水平不错,强烈建议阅读原版,毕竟是有关语言的内容,经过翻译,很多原本简单的内容被复杂化了,一些梗也失去了意义。另外,作者作为一个美国人,在中餐相关的有些问题上,看法还是有些偏颇,大家辩证看待。

 

厨室机密

作者: [美]安东尼·伯尔顿 译者: 傅志爱 / 陶文革

“烹饪深处的探险”

这是一本以厨房为背景的探险故事。作者安东尼·伯尔顿是一名有着28年工作经验的美国厨师,同时也是一名作家和主持人。他笔下的厨房百无禁忌,仿佛一个江湖,除了令人食指大动的珍馐美味,还充满了脏话、暴力、暗潮汹涌的斗争,甚至一些不合法的交易。厨师的光鲜让人心生向往,而后厨的惊险又让人血脉喷张。

安东尼的文字特别有魅力,书里的每个人物都非常鲜活,让你读着读着仿佛一起亲身经历了这些或悲或喜的故事。令人遗憾的是,他在2018年自杀离世,后厨里探险也随之戛然而止。

 

肚子饿万岁

作者:[日]高木直子 译者: 香冰

“人生就是一场觅食”

高木直子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日本插画家,这本绘本书围绕“肚子饿了想吃什么”这一主题展开,讲述了作者自己和朋友家人在生活中发生的关于美食的种种趣事,比如小时候为了吃一颗新鲜的鸡蛋,守在鸡的身边苦苦等待,又比如长大后去看音乐会,因为贪吃章鱼小丸子而差点迟到。

不管是插画还是文字,这本书都能给你满满的力量,那些被你忽略的可爱细节被放大了。生活本来就该这么美,或者是睡一场好觉,或者是开一瓶好酒,或者是吃一顿大餐,请务必记得时常犒劳辛苦的自己。

虽然我理解,书单收藏了就是看过了,但阅读给人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是其他所有娱乐活动都不能代替的。欢迎大家和我分享你喜欢的美食书籍,也祝大家在2020年都能看完一本好书,毕竟众所周知:

文 | 宋宇翔
图片来源于网络
© 知味葡萄酒杂志

添加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宋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