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伟大的酒?不难,难的是头三百年”:记木桐晚宴(一)

老酒的魅力源自岁月带来的积淀,而名庄亦是同样。本月在世界葡萄酒业的盛事——波尔多Vinexpo展会期间,知味主笔苏雅亦受邀出席木桐酒庄举行的宴会,就让她带我们品味岁月光阴为这座传奇名庄带来的魅力与荣耀。

最近我在专栏里多说老酒,恰好就又喝到了一支1975年份、而且是6升装(imperial)的老酒。大瓶老酒,怎样般配,在这支酒上有了最好的诠释:三十八年的老木桐,和八瓶装的大瓶,还有这座百年酒庄,在那晚共同述说着岁月带来的积淀。

我总是在说,喝酒是要讲气氛的,那么先讲讲喝这支酒的气氛吧。

木桐酒庄的新酒窖,图片来源:苏雅/知味葡萄酒杂志
木桐酒庄的新酒窖,图片来源:苏雅/知味葡萄酒杂志

这支酒作为1855列级庄协会波尔多酒展开幕晚宴的压轴大酒,喝酒前的气氛被铺垫得庄严而神秘。晚宴来宾众多,有三百五十余名国际媒体和两百余名酒届名流,停车场于是被安排在酒庄三公里之外的空地,来宾只能乘坐保姆车前往酒庄。八座的保姆车,每车配一个司机、和一位开车门的正装侍者,就这样把六百人运到了酒庄。晚宴的投入,初印象便可一窥。

这家酒庄在分级变动上的努力和1973年最终晋级为一级庄的故事,是人人得知的一段公案,赞誉与争议并存。如今酒庄晋级业已四十年整,没有骄傲自持,历次活动皆是在细节上的精致。这次晚宴同时是新的发酵车间和展览馆首次正式面世的盛典,晚宴的筹备更是由八十高龄的菲利嫔女爵亲自主持,把百年贵族老庄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保姆车到达酒庄,同车的记者便有惊呼:酒庄门口的接待组人数众多,可以说是半步一岗,兼之男士西装革履、女士长裙方巾,是与航空公司空乘人员不相上下的职业装束与接待礼仪,晚宴的规格与保安的严密,此时亦已初见。

进了酒庄,更有惊叹,三个月前期酒品鉴时还是花园和葡萄园的一片平地之上,已经建起了一座巨大的镜面之墙,正对着发酵车间的新门:

木桐酒庄全新的“镜面之墙”,图片来源:苏雅/知味葡萄酒杂志
木桐酒庄全新的“镜面之墙”,图片来源:苏雅/知味葡萄酒杂志

这五人高的木质大门,带着其身后新的发酵车间和老的陈酿酒窖,和梅多克北部的蓝天白云,与门前一片葡萄园,一起被映在巨大的墙面之上,让来宾惊叹的同时,把酒庄的前世今生记录。

酒庄自19世纪中期被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英国分支买下,已经在2003年庆祝了家族传承150年的纪念日,当年的艺术酒标就印上了买下酒庄罗家先辈的全身像:这家原名为Brane-Mouton的酒庄于1853被英国银行家Nathaniel de Rothschild买下,他把罗氏姓氏加在酒庄之后,开启了这个犹太金融望族在葡萄酒业的不可忽略的历史。

17年后他在巴黎去世,儿女们对这个南部乡间一没自来水、二没通电的乡间葡萄酒庄园无一有兴趣,此时距他伟大的孙子的出生还有32年:每家传奇酒庄都会有一个或者,非常幸运地,多个传奇人物书写酒庄的历史,而1902年降世的菲利普·罗斯柴尔德男爵(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就是用了自己的毕生心血、把木桐酒庄推上了历史前台的第一个传奇人物。

我就不再赘述那些老男爵给葡萄酒业带来的深刻变革:木桐是第一个酒庄装瓶的庄园、第一个修建陈酿酒窖的酒庄,还有著名的艺术酒标,以及与新世界的合作。我对他的一句话印象深刻:“酿伟大的酒?不难,难的是头三百年。”(Élaborer du grand vin ? Facile. Seules les trois cents premières années sont dures),道尽一个名酒品牌建立所需的岁月积淀,以及在这漫长岁月中时刻不能松懈的追求完美。

菲利嫔女爵(Baronesse Philippine de Rothschild)在父亲去世后接手酒庄,亦是没有停下变革的脚步,在1991年推出了木桐干白,1993年推出了副牌酒小木桐,1997年和智利名庄联合出品了活灵魂……,还有这日晚宴的重头戏:发酵车间和酒标原作展览馆。

邀请函晚宴八点半开始,从波尔多湖边酒展开往酒庄的摆渡车却定在五点半出发,那日是今年酒展唯一艳阳高照的一天,宾客们早早了离开了展厅,顶着正当头的烈日,走过四百三十米的湖心浮桥,最终找到摆渡巴士以后,就有人唠叨,这八点半开始的晚宴,这么早让我们去?结果在三个小时后,当正装侍者很有礼貌的开始把宾客们请出了博物馆与发酵车间时,很多人依然意犹未尽。

酒庄里的参观路线是精心设计过的,每一步都有侍者引路,晚宴宾客们进入全木大门之后,直接被邀请乘大型直梯进入二楼,到达发酵罐顶部的高度,就此揭开自去年即投入使用、但尚未正式公开的全新发酵车间之神秘面纱。

波尔多近二十年酿酒技术迅速地进行着现代化的革新,发酵车间都是以实用工艺的原则翻修,比如让采摘来的葡萄直接到达发酵间的二层,分拣破皮后可直接倒入发酵桶顶盖中,避免用管子抽取。木桐也是如此,首发晚宴选取直接到二楼的参观路线,也有让宾客们一眼全景式地看到整个发酵车间的意思。而木桐发酵车间的这晚全景首发,亦是从细节入手,处处透露着酒庄气质。

一列垂手侍者,图片来源:苏雅/知味葡萄酒杂志
一列垂手侍者,图片来源:苏雅/知味葡萄酒杂志

出了电梯,我们走过很短的一段暗暗的通道,突然到了一处灯火辉煌的所在,天顶也突然高了起来,顿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建筑是尖形屋顶,两边对称,在中间线上,一列排下来十五根深色钢铁质承重柱,柱子的左右两边的木地板上,对称着排列着发酵罐的入口,而每一跟柱子旁,都站着一位正装男侍者,垂手侍立。

欧洲人工费高是众所周知的事,所以法国公司都是人员稀少,银行、交通,各类服务皆是自动的多,只见机器,不见人影。而人们此时乍见数量众多的正装男侍者整齐列队站立,惊讶之于,不仅感叹,这真是百年贵族酒庄新窖揭牌的大气手笔。

木桐酒庄经过革新的的发酵桶,图片来源:苏雅/知味葡萄酒杂志
木桐酒庄经过革新的的发酵桶,图片来源:苏雅/知味葡萄酒杂志

发酵车间四角和中部也是皆有侍者兼保安,控制人流从中间线的通道走过,又随时有柱下侍者提醒着小心地下的发酵罐开口,安排之心思,可圈可点。此时宾客们可以从两旁的数个天井向下观看大型的发酵桶,有不锈钢和橡木两种材质。橡木桶有一个从未见过的革新,每个桶的两侧个有一道透明带,使酿酒师在发酵期间可以直接看到葡萄发酵的情况。我和酒庄的橡木发酵桶供应商SEGUIN MOREAU的执行总裁Nicolas Mähler-Besse先生稍后晚宴恰巧同桌,得知在那晚正式发布之前,桶商和木桐对此项技术有保密协议,必要时他们还把橡木遮了起来:木桐的革新风格,自老男爵二十二岁破除酒商陈酿装瓶的垄断、开始酒庄装瓶那一年开始,就一直未变。

我是对葡萄酒里的工业建筑美学颇多痴迷的人,在发酵车间里逗留良久,结果就没有时间仔细看完艺术酒标的原作展览,侍者礼貌的请我离开时,我才匆匆浏览到1975年的安迪·沃霍尔——这位以玛丽莲·梦露等影星的波普色系画像知名的美国当代画家,亦在达利(1958)、夏加尔(1970)、毕加索(1973)之后,在酒庄留下一枚酒标,是三幅菲利普男爵的沃霍尔式画像。那是我还不知,稍后的压轴大酒,便是这一年——饮酒之事冥冥中多有巧合,不知是谁在引领。

1975年的安迪*沃霍尔,图片来源:苏雅
1975年的安迪*沃霍尔,图片来源:苏雅

无奈匆匆一瞥剩下年份,便被引至酒窖侧门,从特意搭建在酒窖侧面的迎宾道走到木质大门前,我要了杯罗家的自酿香槟,就在乐队附近找了一座,听着现场音乐,欣赏着巨大的镜面之墙,里面有着一切的故事:酒庄刚刚揭开帷幕的简单而庄严的酒窖,女宾们堪比戛纳影展的衣香鬓影,还有一小片葡萄树——这是些岁月带来的故事。

木桐博物馆预计今年夏季开放,希望每年接待5万访客,希望以后再有机会再把酒标展览细细看过。

继续阅读本文下篇:星空下的盛宴:记木桐晚宴(二)

苏雅

葡萄酒撰稿人,WSET高级,勃艮第高等商学院葡萄酒硕士,现居巴黎。"苏雅的酒窝"主笔。 喜欢小啜和微醺,被葡萄酒感动,然后写酒,既而被各种酒文感动,不过红尘一痴人。 这些岁月酿出来的香醇,带了回忆,一如你的岁月,陈年的艺术,不过就是更好地保存青春的美好;这些一口一口抿进的醇厚酒液,把热量在胸腹中一丝一丝的散发出来,一点一点,温暖人心,如同妻子给莫奈带来的那些热烈的、琐碎的生活。 葡萄酒之路,可以荡气回肠,但更多是柴米油盐,饭桌上的一杯生活。

作者的全部文章
添加评论

此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