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歌香槟:彭莎登夫人
凯歌香槟(Veuve Clicquot)辉煌品质的奠基人,妮可-芭布·彭莎登夫人(Nicole-Barbe Ponsardin)的故事是一段关于香槟与爱情的传奇。1772年,来自银行家族的菲力普·凯歌(Philippe Clicquot)建立了凯歌酒厂。1798年,他的儿子弗朗索瓦·凯歌(Francois Clicquot)与妮可-芭布喜结良缘。一个是法国最适宜培植优质葡萄的香槟区大酒商最能干的儿子,一个是富有的男爵的后代,如同童话中的王子和公主,幸福地走到一起。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弗朗索瓦却突然去世,彭莎登夫人一夜之间成为凯歌寡妇(Veuve Clicquot,Veuve是法语“寡妇”的意思),27岁的她接手了整个家族的业务。
这是个聪明而果敢的女人。
在酿酒师Antoine de Müller的帮助下,彭莎登夫人发明了突破性的香槟“转瓶”工艺(remuage),让其之后的“除渣”(dégorgement)工艺效率更高也更经济,从此开启了香槟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序幕。
恐怕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因为“转瓶”工艺让香槟酒从此变得清澈晶莹,人们开始为这种品相时髦的气泡酒着迷,争相用水晶酒杯来饮用香槟,意外地大大促进了水晶生产业的发展。
颇有眼光的彭莎登夫人一直致力于在全世界拓展她的香槟市场,而当时的沙皇俄国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即使在拿破仑入侵俄国的交战时期,她也不错过任何机会。在1812年俄法短暂停战期间,她利用放松的海禁,火速用船运送6000箱她的得意之作1811“彗星年份香槟“( Cuvée de la Comète ,那一年大彗星出现的而且是香槟的极好年份)到俄国销售。“彗星年份香槟”这是她第一次使用“转瓶”工艺得到的酒体清澈的香槟,这样的稀罕之物在因为战时禁运而香槟短缺的俄国市场上一炮而红,俄国上流社会都为凯歌香槟的品质所倾倒,连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本人都欲求一瓶而不得。在这次绝妙的品牌营销之后,即使在法俄交战的敌对时期,凯歌香槟在俄国市场上的销量还是几乎增长了7倍。直到今天,凯歌还有一款”圣彼得堡特酿“(Cuvee St. Petersburg) 专售俄罗斯市场。
彭莎登夫人在88岁高龄去世时被誉为“伟大的香槟女士”(la Grande Dame de la Champagne),而她亲手缔造的凯歌香槟酒厂,已经成为世界上无论论销量、品质还是品牌,最为声名显赫的香槟酒厂之一。 有着彭莎登夫人留下传统,凯歌目前80%的香槟还是销售到法国以外的,目前已经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
据说平均每隔3秒半,在地球的某一角落,就有一瓶凯歌香槟被打开。
继续阅读“传奇:香槟里行走的悲情寡妇”系列文章